本周焦点
试验性药物成功拯救埃博拉病毒感染猴
科学家成功治疗了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加拿大公共卫生署研究员发现,即使最晚在感染后5天才开始给药,18只普通猕猴在使用了名叫ZMapp的试验性药物后,都能100%康复。
ZMapp是一种混合并优化了过去两种抗体鸡尾酒、有着三种单克隆抗体的鸡尾酒药物疗法。虽然其仍需要在人类中进行安全性测试,但是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它很有希望成为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一个关键选项。
外媒精选
世界最冷的分子
美国耶鲁大学的利用激光降低一氟化锶的温度,成功制造出迄今为止温度最低的分子。实验中,他们将选定分子的温度降到只比绝对零度高出2.5‰的程度。该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从量子化学到粒子物理学最基本理论测试等一系列领域,帮助科学家进行各种新研究。
克拉霉素或增加心脏死亡风险
抗生素克拉霉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常见的细菌性感染。但丹麦科学家日前通过大型队列研究,评估了心脏死亡风险与克拉霉素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克拉霉素的使用与心脏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该发现需要被紧急确认验证,因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使用该药。
一周技术刷新
超短激光脉冲能瞬间点玻成“金”
奥地利与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只需用激光照一下,不到一秒钟石英玻璃就会具有金属的性质。本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在绝缘体中,超短激光脉冲诱导的超快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而利用这种效应来制造逻辑开关,会让现有微电子设备的速度大大提高。
一个纳米颗粒就可诊疗疾病
美国科学家公布了一种可用于8个不同生物医学应用的灵活纳米颗粒设计——纳米卟啉。这是首个能将如此广泛的临床相关功能“集于一身”的单一制剂。这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推进个性化的纳米医学发展以及对特定病人的诊疗手段。
微芯片揭示肿瘤细胞如何变侵袭细胞
美国科学家用微电子处理技术制作出一种PDMS芯片,利用该微芯片作为细胞的“障碍训练场”,揭示出了细胞变形如何把肿瘤从良性变成了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该研究可用于设计防止肿瘤细胞从良性转恶性的治疗方案。
前沿探索
太阳内核产生的PP中微子被直接探测到
借助全球最敏感的中微子探测器,一支超过百人的国际物理学家团队第一次向全世界报告,他们已经直接探测到了在太阳内核发生的、由“基础”质子—质子(PP)融合过程产生的中微子。利用这些中微子的最新数据,我们可以直接着眼于太阳最大能源生产过程的发端或链锁反应,直达其极热的密实核心。
坏的记忆可变美好?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重写小鼠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了涉及改变记忆的大脑回路,该项新成果给科学家提供了一种详细了解情感记忆如何能够被操纵的途径,同时,也提出了在大脑回路层面可以更改情感记忆的可能。
本周争鸣
NASA或已解决深空火箭的经费问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其空间发射系统(SLS)首次发射的目标日期定为2018年。这一项目在7月末公布后,被披露正面临着经费不足的窘境,很可能要被迫推迟发射或是缩小建造规模。而目前,NASA宣称已对该计划完成了一次全面复审,计划中的小型版——70吨筹载量的SLS计划正式获批,成本为70.21亿美元。
一周之“首”
利用体外细胞首次培育出完整活体器官
英国爱丁堡大学成功通过细胞重组技术,利用实验室培养的细胞培育出功能完全的胸腺。这是科学家首次利用体外细胞培育出完整的活体器官,尽管将其安全、可控地用于临床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但该成果对于开发新的疗法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奇观轶闻
纠缠光子拍出“薛定谔猫”悖论照片
最近,奥地利物理学家设计出一种新奇方法,无需光与拍摄目标相互作用,利用量子效应也能拍出照片。这听起来似乎颠覆了传统物理的成像原理,但他们用一个镂空的猫图案进行了实验,虽不是一张同时“要死要活”的猫照片,却是粒子能同时处于两种状态的证明。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