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9日 星期二
遇冷的“热”专业和爆红的“冷”专业[图]
文·刘姝君 王博闻 孟昭丽

    ■将新闻进行到底

    每年七八月的酷暑季,对于即将踏入大学门槛和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们来说,希望和不安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季节,一面是高考生填报志愿、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大学生活,一面是毕业生初涉社会,步入职场,四年大学时光似乎是对他们当初选择的检验。

    从不少毕业生的就业经历来看,报考热门的专业不一定能为自己的未来谋份好工作,而“门可罗雀”的冷专业也不见得将人生“打入冷宫”。

    ——“外热内冷”的专业——

   法学:扩张式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失衡

    几年前,憧憬公平正义的高晴填报了国内某知名高校法学专业,“当时法学是热门专业,我的分数足足高出一本线70多分,能读法学的同学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优中选优。”高晴说。

    几年后,法学、计算机等曾经的热门专业却屡屡登上“就业难”的榜单。高晴告诉记者,班级三十余人,除了读研的十几人,剩下的学生或考取公务员,或进入国企,能继续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只有两三位。

    “我仍然想找一份法务工作,但用人单位都要有工作经验,可唐僧取经前也没去过西天啊!”如今,高晴投了近一个月的简历,同时穿梭于厦门各大律所实习、面试,但招聘函仍然杳无音信,投出去的简历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几乎每所高等院校都设有法学专业,扩张式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法学看似就业面广,但各行业都可以涉入,公务员招人少,工作经验设卡,企业技能要求高,专业和岗位需求不匹配,所以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考研。”高晴无奈地说,现在上了这条船,只能“且行且珍惜”。

    新闻学:“人人都是新闻人”学新闻还有用吗

    “不分白天黑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不变的就是24小时手机通联,还有时刻紧绷的新闻状态,这是一份责任,你得扛着!”说这话的是一位刚入职两年的新闻记者,目前就职于国内某一线都市报机动报道组,长期奔波在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

    几年前,王军(化名)怀揣着“铁肩担道义”的新闻理想,报考了中山大学新闻学专业,“那时候新闻火啊!市场化媒体活跃,报考新闻学的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文艺范儿’。”如今,如果再让王军做一个选择,他却有些犹豫。王军坦言,自己是一个“幸运儿”,能在毕业后参加校园招聘,直接进入专业对口的媒体单位。

    “媒体圈有个现象,虽然做新闻,但却不喜欢招收新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没有经验的毕业生。”王军说,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新闻报道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国际政治等专业越来越抢手。

    王军自嘲说,新闻学就是个“万金油”,随着职场要求越来越专业化,新闻学反倒不适应这种态势,加上媒体是一个可学习的行业,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没有特定的专业要求,入手快、门槛低。

    金融专业:谁说我生来就“衔着金汤勺”

    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王晓磊(化名)就职于国内一家私有基金公司,与电视上出入高档写字楼、满嘴中英文混杂的高级白领相比,王晓磊对金融专业却有着自己的一番解读。

    “金融专业其实并不能保证毕业后能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或一份很高的薪水。”王晓磊说,“金融专业可能会比别的专业毕业生获得高收入的比例高一些,但是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夸张。我们有一个女同学毕业去做了空姐,湖南卫视还曾经报道过我一位师姐去做了保镖。”

    记者了解到,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非常多元,银行、证券、基金、民营企业、外企、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等。薪水随着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而高低不同。且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3年金融行业招聘供需报告》显示,金融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竞争比例接近5∶1。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王晓磊不得不故意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收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王晓磊说:“很多在银行工作的同学,月薪大概是五六千,为了照顾他们的感受,我只好说我的月薪是八千。”事实上,他8月税后的薪水超过1万元。“我认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个人的素质比专业来得更重要。”王晓磊说。

    ——就业“爆红”的“冷”专业——

    殡仪学:毕业半年前,学生被“预订”一空

    “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花,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这是网上流传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的一份课程表。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口味稍重”。

    财经法律、机械工程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专业,但很少人将目光投向殡仪学。

    1995年,长沙市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开殡仪专业,向学生提供专业的殡葬职业教育。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院长卢军介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殡仪很多人都讳莫如

    深,但殊不知此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薪水颇丰,就业更是不发愁,甚至在毕业半年前就被各地殡葬单位“预订”一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设立殡仪专业时无一人报考,四年后该专业录取分数线已跃居本校前列。

    与计算机、法律等热门专业在全国高校竞相上马不同,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几所民政类高职院校开设殡仪专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专业也严控招生规模。

    殡仪专业大二学生李丹告诉记者,从事这一行不要只看到收入,要在工作中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敬畏生命,让已经冰冷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茶学:还没毕业,几十家公司抢着要

    在安溪茶叶职业技术学校的茶道课现场,教室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烫杯、投茶、冲水、闷茶……茶艺师一个个动作连贯有序,不差丝毫,在优雅的古琴声中,为饮茶者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品饮境界。

    许娜萍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现在任职于安溪茶叶职业技术学校。在许娜萍看来,茶有两种,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二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

    不知不觉间,“喝茶”已经逐渐融入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茶学专业的毕业生也跟着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茶学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便会有几十家公司抢着要,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招生时却常常爆冷门。”许娜萍说。

    音乐治疗:医疗卫生理念的转变拓宽了就业渠道

    夏日午后,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音乐治疗师杨静文带领一群病人进行康复治疗。

    杨静文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这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这里所说的“治疗”不再是狭义的医学治疗,还包括通过聆听、唱诵、音乐创作、即兴表演等形式给患者带来精神安慰。

    目前,国内的医疗卫生理念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即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观念转变为人文关怀与医学并举的观念。音乐治疗师就业方向前景广阔,综合性医院、儿童特教机构、康复医院、老年院、心理诊所都是他们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

    杨静文说,她希望音乐治疗能够更加普及,这样更多的患者能够敞开心扉,融入社会。

    ——声音——

    填报专业要摒弃“面子观”

    家长们让孩子报考这些看似热门其实就业并不理想的专业,往往为了所谓的“面子”。他们将报考财经、法律、金融等热门专业看做步入精英阶层的“踏脚石”,把身着西装革履、出入写字楼视为成功的象征。

    这种“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的报考方式,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热门专业的竞争常常是“千军万马勇过独木桥”,高考分数远超录取线。但四年后,由于同业竞争激烈,大量优秀的“苗子”不得不失业或转行。

    此外,一些高校为了争取生源,完全不考虑社会人才承载量,不顾自身办学条件,一味设置热门专业,导致大量毕业生实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对高校来说,招生政策应当摒弃功利化思维,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从学生自身来说,应更多考虑自己的兴趣,而非一味向“钱”和“铁饭碗”看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