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5日 星期五
改革开放求突破 转型升级上台阶
加快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
——访广西防城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委书记金湘军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广西防城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委书记金湘军(中)到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调研

    扬帆起航,港城腾飞。

    在祖国大陆美丽的海岸线上,防城港这颗西南明珠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兴开发开放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桥头堡的防城港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踏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防城港市如何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防城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委书记金湘军。

    抓发展机遇

    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

    记者:防城港市既沿海又沿边,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物产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发展基础良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广西正在加快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目标。对于防城港市来说,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发展形势?

    金湘军:防城港市是广西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级市,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能源基地和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沿海开放的后发优势、沿边开放的先行优势独一无二。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先后到防城港市考察调研,对防城港市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希望防城港市紧紧抓住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三区”建设机遇,发挥沿海、沿边“两沿”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赶超跨越,在全区率先发展,在沿海后来居上,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

    近年来,防城港市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沿海沿边双重开放优势,按照“改革开放求突破、转型升级上台阶”的基本思路,以“十百千”项目落实年、执行力建设年、教育卫生攻坚年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为主要抓手,一抓到底抓落实,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十百千”项目扎实推进,工业增速位居全区前列,东兴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拉动效应显现,“三农”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等等。但是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经济总量小、财力较弱、人气不旺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以强化产业支撑、扩大经济总量为主基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抓手,突出抓好临港大工业和东兴试验区建设,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开创开放发展的新局面,加快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抓深化改革

    释放全社会创造潜力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防城港市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如何结合防城港实际,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金湘军: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机遇,解决防城港市发展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多问题解决只能靠改革,如果不改革,我们的工作根本没法推动。我们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创业。我们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改革核心和紧迫性问题,立行立改,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障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工作、加快发展。不仅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改革的部署要求,更要根据防城港实际和工作需要选好自选动作,形成具有防城港特点、亮点的改革路线图。中央已经部署推进财税金融、行政审批、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深化改革,我们要抓紧抓好这些改革,同时要重点研究沿海沿边双重开放中遇到的体制性制约和障碍,在跨境经济合作、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抓产业发展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记者:培育产业,发展经济,是防城港市在广西率先发展,早日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的关键。产业不发展,家底不殷实,全面小康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防城港市将如何加快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壮大经济总量?

    金湘军: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防城港强。防城港市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的宏伟目标,必须突出重点,集中用力,加快现代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实现赶超跨越。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意识,抓龙头产业项目、抓生产要素保障、抓园区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打造冶金、能源、有色金属、石化、海工装备、现代物流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产业基地,实现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以此推动全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要壮大龙头企业。以钢铁、有色金属两大千亿元产业为引领,加快推进10个百亿元或千亿元龙头产业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促项目竣工投产运营,拓展延伸产业链,做长做粗产业链,形成千百亿元产业集群。二要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强化服务企业意识,深入实施 “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强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创优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大产业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型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新局面。三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以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区两大千亿元园区为重点,加快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加强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园区承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抓试验区建设

    提升开发开放水平

    记者: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有陆地和海上通道的城市,防城港市近年来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北部湾开发开放的机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防城港市如何发挥沿海沿边开放优势,推动东兴试验区大开发大建设?

    金湘军: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培育和发展广西陆地边境地区与东盟特别是与越南经贸合作新平台、新机制的有益探索,也是一项事关防城港市开发开放全局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在防城港市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东兴试验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一批政策先行先试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对外开放合作全面深化,招商推介有声有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下一步全面开发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随着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国人落地签证及就业注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正式启动等政策落地实施,东兴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凸显。我们要以东兴试验区为载体,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积极主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为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地区深化经济合作当好“排头兵” ,争取早日把试验区打造成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先行区、沿边地区经济增长极、国际通道重要枢纽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带动沿边地区腾飞。当前,重点要打造试验区对外开放平台,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两区”建设,抓好政策争取和金融创新工作,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力发展边境旅游、加工贸易、现代金融业,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奋力开创试验区建设新局面。相信只要抓住、用好当前大好机遇,东兴试验区完全有可能在未来8—1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广西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前列指日可待。

    抓港口发展

    建设国际枢纽城市

    记者:防城港市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港口城市,围绕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如何加快港口建设,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建设国际枢纽大通道?

    金湘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战略和大布局,也是国际贸易之路、国际合作之路。历史上,防城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之一。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如今的防城港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第一的亿吨大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航运枢纽和港口物流中心。防城港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沿海沿边优势,完全可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抢占先机,积极作为,成为国际海陆枢纽。我们要抓住北部湾同城化机遇,加快港城一体化,完善城市规划,以改造提升渔公式港区、开发建设企沙港区为重点,推进产业东移、城市西扩,促进港城互动发展。要充分利用港口岸线、码头等资源,合理布局临港产业,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扩大口岸开放,推动港口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赢”。要加快集装箱专用码头、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港口粉尘污染治理,创新港口经营管理机制,引进国际战略合作者,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力争2020年实现500万标箱、五亿吨大港目标。要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抓好中国—东盟农产品(防城港)进出口物流中心、东盟农产品国际采购中心等项目建设,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设立物流加工园,合资组建大型现代化物流公司,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辐射西南、中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抓城市配套

    建设生态海湾新城

    记者:中央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广西明确提出以南宁为核心,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同城化,到2020年,北部湾城市群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成为我国城镇人口千万级的城市群。在北部湾城市群同城化的发展思路下,防城港市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

    金湘军: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新在它是人的城镇化,从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建设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建市21年来,我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但仍然面临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规划编制滞后,配套不全,产业支撑薄弱,城市管理有待加强和中心城区人气不旺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城市长远发展。我们将牢牢抓住北部湾城市群上升国家战略机遇,按照北部湾城市同城化的要求,以港城互动、人城融合、生态宜居为发展方向,遵循突出特色、提升服务、强化管理、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力争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50—60万,加快建设现代滨海城市、国际门户城市、海洋文化名市。当前,我们把完善城市基础配套作为新型城镇化最核心内容来抓,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七个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完善交通、电力燃气、网络通讯、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有尊严,让本地市民出行更快捷、服务更高效、生活更舒适,真正成为群众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抓民生工作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记者: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防城港市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金湘军: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防城港全面发展崛起的基础保障,是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主、民生优先、富民为要,深入推进整市扶贫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人民群众生活过得更为富足、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坚持富民优先,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第一使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突出抓好失地失海农民等重点困难群体就业,创造条件鼓励全民自主创业,深入实施农民增收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坚持全民共享,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第一选择,深入推进教育卫生攻坚战,加快推进一批中小学和医院建设,切实解决好教育卫生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与公共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城港市教育卫生发展水平;全力做好农民工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坚持维护稳定,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第一责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治安防控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步伐,推进平安法治防城港建设,坚决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和各类恐怖活动,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抓党建工作

    凝心聚力促发展

    记者:事业成败,关键在队伍。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防城港市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凝心聚力促发展?

    金湘军:党的建设是推进防城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防城港市寄予厚望,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全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了更高的期待。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防城港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围绕转作风促发展,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行会议制度改革和权力清单制度,加大治庸治懒治腐力度,严肃查处违反作风规定行为,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促进经济社会新发展。要围绕培养选拔任用好干部,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铁军”。牢固树立“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重创新”的“五重”用人导向,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把讲政治、顾大局,敢于担当、善于干事、勤政廉政的优秀干部选拔配备到“一把手”岗位上。要围绕夯实基层基础,筑牢为民服务平台。推行乡镇工作“一站三中心”(业务受理服务站和社会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政策法律服务中心)运行模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配强配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作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