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三年后鸟瞰新北川。 |
今日视点
新华社记者
灾难考验着一个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动员各界力量投入抗震救灾,快速高效的救援赢得各方广泛赞誉。随之而来的灾后评估和重建工作即将提上日程。
在鲁甸地震之前,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2009年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震、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2012年“桑迪”飓风……这些自然灾害一次次考验着中国和世界。
日本“3·11”地震:过半灾民仍在避难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造成1.8万多人死亡或失踪。3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初约47万灾民中,仍有约25.8万人处于避难状态,至今仍居住在临时住宅中。
日本广播协会近期对灾区民众进行的调查显示,44%的受访者认为完全没有感受到灾区重建的进展,7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无论从住房条件还是经济状况,现在过的仍然是“灾民”的生活。
日本公众的不满主要源于政府投资公营住宅建设缓慢。据日本政府复兴厅统计,除福岛县外,需要新建的约2.2万套住宅中,目前完工的仅有10%左右。
被安置在宫城县仙台市一处临时住宅里的灾民佐藤说,他家所处的受灾地带被划定为“危险区域”,无法进行重建,而其他适合住宅建设的土地价格则在不断抬高,这样下去,自己只能在临时住宅一直蜗居下去。
在灾区生产方面,受灾地区主要产业水产和食品加工业,只有14%恢复到灾前水平。宫城县一位受访者说:“地震刚刚发生后,我们对于重建家园还有很强的意志和希望,可是这些都在过去的3年里被消磨掉了。”
美国“桑迪”飓风:主要问题灾民解决
2012年10月29日,“桑迪”飓风肆虐美国东部地区,造成146人死亡,数十万幢住宅被毁,经济损失高达320亿美元。
飓风过后,重建过程漫长而迟缓。灾后半年,一些遭飓风袭击的美国沿海地区地铁站、车站、公路关闭,被摧毁的房屋随处可见。灾后一周年,长岛等重灾区公路仍旧关闭,一些纽约灾民仍旧无家可归。
家住长岛海滩附近的40多岁男子莫里奥居住的房屋在飓风中被毁,至今仍和女儿居住在联邦政府安排的旅馆里。莫里奥说:“现在他们说联邦政府停止付款了,要我们搬走。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灾后重建进展缓慢,首要原因是美国政出多门,联邦、州、市政府救灾拨款和重大救灾措施都要经过同级议会讨论,拨款过程复杂而漫长。而对于灾民期待的“新房”,政府除了在受灾之初为灾民提供紧急救援和临时住宿,以及一些补助或税务优惠外,主要问题还是需要灾民自己解决。
意大利拉奎拉地震:重建资金难以保障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发生5.8级地震,造成309人死亡。地震已经过去5年,政府承诺建造的房屋仍只是临时建筑。而在破坏严重的老城区,几乎看不到修缮迹象。据报道,在当地约3万城市居民中,仅有少部分回到城区居住,近2.4万人不得不搬迁至首都罗马或居住在附近城市的临时安置中心内。
拉奎拉市政府新闻官法布里奇奥·卡波拉雷告诉媒体,重建工作进展缓慢一是因为市内建筑多为古迹,依照意大利法律,只能修复,无法拆除重建;二是因为意大利经济不景气,国家财政拨款逐年减少,资金难以保障。
专家表示,地震发生后,建筑的修复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但国家救灾政策取决于当时国内经济状况。拉奎拉地震恰逢意大利陷入经济危机时期,加之拉奎拉本身没有大型工业等产业支撑,灾后重建工作便难上加难。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行政审批效率低下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造成全美1800多人死亡,财产损失超过80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尽管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当年9月便宣布了联邦政府的灾区重建计划,但受灾最为严重的新奥尔良市整体重建规划方案直到2007年4月才批准通过。报道称,美国各级政府批准财政补偿的效率极低,有些公共设施重建费用经过数年审定才得以批准。
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表示,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3年后,仍有4万个家庭住在美国海湾沿岸的简易活动房和拖车房内。灾后5年,受灾最重的新奥尔良市重建任务才完成80%。此外,重建过程中不断有灾民骗领救灾款、指定用于修缮房屋的专款被灾民挪用等消息曝出,显现出美国救灾部门管理不善的一面。
中国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民生为先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救灾工作反应迅速、协同有序、救援有力。在国际社会眼中,“中国速度”引领下的“中国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彰显,救灾援建更加科学有效、有序有力。
灾后重建,民生为重。居民住房、学校、医院,始终是建设优先对象。至今年7月20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启动一周年之时,灾区需重建的9.5万户农房已全部开工,已建成农房占重建计划的七成多;城镇住房重建也已全部开工。
灾后重建,产业振兴是“引擎”,中国政府为此设立了50亿元的专项资金。大熊猫文化、茶文化、山地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科技园,当地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打造独特资源,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截至重建启动一周年,当地386个产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385个。
■记者点评
灾后重建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虽然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灾后救援体系,但在重建过程中却面临资金缺乏保障、重建滞后等问题。灾后重建涉及人员安置、基础设施重建及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在这方面,中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和体制。俄罗斯媒体人巴卡里娜·加林娜评价说,“灾后重建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国政府做到了,中国的成功凸显它在灾后重建中的体制优越性”。在灾后救援重建过程中,“中国人表现出更坚毅的顽强意志、高效的政府执政能力,以及越来越强大的凝聚力”。
(执笔记者:陈怡、班威;参与记者:冯武勇、李大玖、葛晨、穆东、董小红、叶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