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您提个醒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大庆)“祖先留下的8万亩古桑树群如今只剩下了6000亩,如果再不好好保护,那将是中华民族的损失。”在7月22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举行的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肯定了夏津保护古桑树群的措施,同时也提出建议。
山东省夏津县为了防风固沙,千百年来,夏津人民在黄河故道上种植桑树,到上世纪20年代这里的桑树群达8万亩之多。
除防风固沙保土外,桑树于百姓还有救命之恩。号称“春果第一枝”的桑椹,成熟于小满前后。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百姓一年中困难之时,当地百姓便“采摘鲜果度缺粮之季”。
如今,夏津的桑树群仅剩6000亩左右,原因一是日伪时期,林大匪多,政府砍树剿匪,二是解放后的以粮为纲,毁林造田,使古桑树群萎缩。近些年来,桑果运不走,保鲜加工能力弱,效益年年降低,又有一部分桑树被砍。
为了保护古桑树群,夏津县政府首先将其申评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西闫庙、东闫庙、温辛庄等12个村庄的6000亩桑树群列为核心保护区,里面尚遗存百年以上古桑2万多棵。此外还划定了30万亩的保护区面积。夏津县成立了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系统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了古树档案,签订了管护责任书,给农户发放古树补助,通过种植新的桑椹形成生态园、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延伸桑产品加工产业链等措施,使古桑树资源得到一定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