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1日 星期一
长江流域初夏为何去年热今年凉
本报记者 刘志伟

    今年长江流域一些地区,6月中旬后期到7月中旬,人们普遍感到初夏凉爽。尤像常年炎夏较为“温和”的古城荆州,6月下旬平均气温24.2℃,较历年同期偏低2℃,有5天且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在23.5℃或以下,而最高气温只有一天高于30℃,人们极少开电扇,空调闲置,有时晚上睡觉还需盖上薄被。传统“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南昌、南京迄今均未崭露头角。人们不得不疑问,去今两年初夏为何炎凉殊异?

    气象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智敏告诉记者,去年长江流域6月中旬气温就开始骤升,16—20日湖北一些地区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30℃,最高气温35℃以上日数达4天或以上;6月18日有80个县市区出现高温,宜昌三峡地区最高气温达42.4℃。荆州市中旬平均气温达28.6℃,较历年同期高3.0℃,下旬入梅后平均气温27.2℃,偏高1.0℃。而且长江中下游7月初以后,即提前进入盛夏晴热极度高温天气,到8月中旬大部出现20—28天≥35℃的高温天气,湘浙鄂皖等部分地区偏多20—36天。湖南北部、浙江北部日最高气温≥37℃的高温日数也较常年偏多20—31天。

    今年之所以“凉”,主因是今年夏季风来的偏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势力偏弱,北方冷空气又不时南下。而去年不然,通常副热带高气压,在6月中旬,脊线才北跳北纬20—22度,常是长江中下游入梅雨期。但去年却表现异常,6月15日高压脊线已到达北纬30度附近且西伸四川盆地。受其控制气流辐散下沉,出现持续性的晴好天气,不仅烈日当空,而且气流下沉压缩,绝热增温,使气温居高不下。以后副高虽一度南撤但梅雨维持时间很短,又再度增强北抬,稳定控制长江中下游一带,使高温旷日持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