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焦点
是什么比希格斯粒子产生本身更罕见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超环面仪器(ATLAS)实验日前报告了可用来测试希格斯粒子机制的第一个证据,正是这一机制,让希格斯粒子可以赋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质量。该机制的出现比希格斯粒子的产生本身更为罕见。
研究人员此次检查了数十亿由LHC产生的质子对撞结果,目前信号建立的显著性水平为3.6西格玛。此发现到目前为止与标准模型的预测一致。
外媒精选
遥远星系的神秘脉冲信息
阿雷西博天文台日前收到的一条简短神秘脉冲信息,难倒了天文学家们。这次“突发的射电爆破”是一条转瞬即逝的无线电波,其每一个信号都来自遥远的外太空,现已完全打消了人们对这种“射电爆破”是否真的来自宇宙的疑虑。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突发的射电爆破,现在成为了一个新谜团。
美国测试“引导子弹”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正在研究和测试将.50口径子弹变成迷你导弹,使子弹能在飞行中进行机动,击中枪口没有精确瞄准的目标,从而抵消天气、风速和目标移动等因素的影响。该“引导子弹”由子弹和跟踪目标的引导系统组成,可用于狙击枪和机关枪。
本周争鸣
不是“大爆炸”而是“大弹簧”?
在关于宇宙起源的研究中,大爆炸理论一直都占据着权威的主导地位。而近日,中国中科院高能所的研究人员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提出了宇宙起源新理论——宇宙并不源自一个爆炸的奇点,而是从自身上一个旧形态中“反弹”出来。该研究对今年3月“BICEP2”望远镜探测到的宇宙原初引力波提出质疑,但最新这次证据恰恰也来自于“BICEP2”项目的试验结果。
“最”案现场
“根本看不见”的最黑材料
这是黑色中的“超级黑”——由纽黑文公司利用比头发细10000倍的碳纳米管在铝箔片上培育出来的“最黑”材料,仅仅反射0.035%的光,达到了肉眼根本无法分辨的程度,黑得就像出现了一个黑洞。该材料的导热效率是铜的7.5倍,抗拉强度是钢的10倍,现已被命名为“Vantablack”(梵塔黑),其创造了一项最新纪录,标志着实用纳米技术的重大突破。
一周之“首”
首个光子路由装置问世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近日研制出世界上首个光子路由装置。其是一种基于单个原子的量子装置,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实现单光子路由功能,其结合了激光制冷、原子捕获技术与微型光学谐振器的制造技术,能应用于未来所有量子计算机构建——也标志着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中,人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前沿探索
重启太空中退役航天器前景不乐观
不久前,一个私人团队宣布将尝试复活已经升空36年的国际日地探测卫星3号(ISEE-3),但最新的情况却不那么乐观:该卫星的氮储备可能已经耗光或流失到太空中,推进器短暂启动后又关闭。很可能,它将会沿着当前的路线与地球“分道扬镳”。
银河系内一亿个世界可支持生命存在
日前在华盛顿,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勾勒了利用现有及未来的太空望远镜技术寻找外星生命的路线图,据NASA科学家保守估计,在我们银河系内,有一亿个世界可支持生命存在。而人类将借助当前和未来的太空探索设备,在20年内证明“我们并不孤独”。
一周技术刷新
博弈论揭示癌细胞能量生产中弱点
目前人们还无法治愈转移性癌症,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正在从进化博弈理论的角度审视癌症的能量生产过程,研究肿瘤细胞之间是怎样互相合作的。他们的实验有望找到一个最佳时机,破坏转移性癌细胞之间的“伙伴关系”,让癌瘤变得更脆弱。
科学家建议研制包含两个原子的分子钟
原子钟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一组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建议,创建一种包含两个原子的分子钟,可用来厘清“电子和质子的质量比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一难题。他们认为,这种分子钟有望使我们发现目前还不为人知的物理学基本法则。
快速检测I型糖尿病纳米芯片问世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廉价的便携式微芯片,可以在Ⅰ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快速检测出那些高风险人群。其不含放射性材料,几分钟就能出结果,不仅能高效广泛地预诊出糖尿病人,还有助于提高全世界的糖尿病护理水平,帮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历史,开发新疗法。
奇观轶闻
深空任务钟意“刺猬”和“壁虎”
从“刺猬”探测器到模拟“壁虎”的爪胶,这些都是NASA最新选择出的技术,用以测试其未来深空任务,其中,还包括对燃料的改进——“绿色”推进剂或将替代当前的剧毒品。NASA将利用抛物线飞行和亚轨道运载工具测试来观察这些技术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表现。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