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佳星
郭晓说,刚开始搞“云”的时候,他也晕。
2007年那会儿,云的概念还没定义。“国内几乎没有从事云计算的公司,阿里云还没出来,只知道亚马逊推出了类似的新产品。”
这个时代,新业态一个接一个起跑,探路者经常找不到参考。作为国内第一批接触云的人,华云数据董事长许广彬认定了一点,“所有东西都在云端,要客户自助完成。”结合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从业经验,他主持研发国内首个云计算运营支撑系统1.0版本,入手时就推崇“一键式、全自动”。
2014年初,华云数据获得海外资本的5000万美元投资,“做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供应商”的目标中,那个打头的“做”字默默消失。版本也晋级为4.0。
过往七年,华云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潮一起沉浮,受过围阻、跌过跟头,但是,它在传统IDC的没落中抽身而出,在硬盘崩溃的事故中历练灾备,在回应客户严苛的需求中精炼技艺,在迷蒙的云中,树立索骥里程碑,走入稳健成长期。
一个违规词汇逼出的转云意图
要不是一个违规词汇导致的汕头机房关闭,许广彬带团队上云的脚步可能还要晚几年。
搜索“蓝芒事件”,它对网络世界的波及范围之广仍可见一斑,几千个网站不能访问。蓝芒团队是华云数据的前身。
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许总下定决心搞研究,希望把客户转到云端,摆脱彼此牵累,”郭晓跟着许广彬踏进云里,参与产品架构与研发。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的网络供应商要涨价,“在合同到期前完成转云,期限只有三个月。”郭晓回忆当时的开发压力,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态。
对市场的把脉,也让许广彬坚决转云,“IDC代理商实际上生活在运营商和客户的夹缝中,利润很低。一个机柜之前放十几个用户,转云之后能放上千用户,利润随之放大。”
走哪条路上云?探路阶段一切都靠自己摸——该从底层开始,还是从调度层开始。看到兄弟公司“从底层开始”的尝试步履维艰,许广彬决定从调度层开始。
“我们一直秉承着开放的理念,”许广彬说,“从调度层开始,可以更多依靠和接纳社区的力量。”
在最后期限完成测试,没来得及来场“演习”,华云1.0版直接上“战场”。快速重装操作系统、自主内网、防火墙……云主机控制面板带着大量功能,“这些都基于方便用户自助的考虑。”
“推广初期给了用户很多优惠,不厌其烦地讲解技术优势,”郭晓形容拉用户上云是“连哄带劝”,“客户也很折腾,每搬一次家都意味着IP地址的变化,用户可能因此放弃这个网站。”
折腾是为了跟上技术的变革,而新事物得到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不容有失。
那阵子,郭晓的神经每天都绷得紧紧的,用户的数据像一个个丢过来的鸡蛋,不能有一点磕了碰了,每天他和团队都会将用户的数据保存在一个存储阵列柜里,用硬件备份保证数据稳妥。
“战战兢兢”的心情在产品的稳定运行中一天天踏实下来。董事长许广彬这样评价自己的团队,“在开发的圈子中,我们是最会做IDC的,在IDC的圈子中,我们是最会做开发的。”
然而,容不得华云人停止研发的脚步,一次安全事故让他们意识到“鸡蛋”锁在“保险柜”里也不安全。
一次安全事故开启的分布式存储新纪元
2012年,华云深圳机房磁盘阵列柜的5块硬盘一齐故障,虽然有惊无险,100%的数据得到恢复,还是损失不小。
“硬件再好,也会有意外,硬件备份不够牢靠,”郭晓说这个事故让他们思考,怎样在虚拟的云上给数据搭个牢靠的“窝”?
面对这个悖论,华云转换思路迎接挑战,因为数据的安全是产业存在的根基。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一句俗语开始,华云起步分布式存储的研发之旅。
“把数据打散了存放,需要的时候再凑在一起。”郭晓说,这正合华云心意,从起点就主攻调度的华云对“数来数往”格外在行。
“用户的数据存进来时会被打散成4K为单位的小块数据,放在不同服务器的不同磁盘上,”郭晓描述着数据的踪迹,“每个小块数据都有2份拷贝,加上原始数据,成为3份,存在不同硬盘上,3份同样数据的不同块可以随时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由于打散的彻底、分散的广泛,“狡兔”在分布式存储上的“窝”远多于“三窟”。
早在蓝芒事件后,就有人质疑“中国的IDC还靠得住吗”,6年后,华云数据用事实作答,“现在一次性坏400块硬盘也不怕数据丢失。”
当然,数据资源调度和管理不是如此简单,其中包含很多算法和优化方案。与一样的食材和厨具,金牌厨师才能挑动舌尖的道理相同,同样的带宽、硬盘、CPU,最优计算能力源自巧妙的架构和适当的分配。
专业报道这样描述:新一代架构采用了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分离的技术架构,将计算资源根据请求的资源情况动态分配到计算节点,保证最优比例对外提供计算能力。
“分布式的好处是提升性能,”郭晓说,分布和调优,收获了安全和速度的双赢。“多块硬盘同时读一个文件,读取速度成倍增加。”据持续半个月的多节点测试值显示,华云数据云主机的磁盘存取速度已超过微软、亚马逊等企业。
一个客户需求促成的实战突破
2014年,有一个电商客户找到华云,要求将它连接到苏宁各个实体门店的网络延时缩短到10毫秒以内。“据说他在全国找了很多云计算服务商都不能实现。”市场部门调研后发现,有这样需求的不只这一家公司,“这套系统接了很多电商。我们最终实现了他的要求。”
不对需求说“不”,郭晓说,“用户想要的,只要逻辑上的改变可以满足他,我们就满足。”
更何况,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跟随着后续的一块巨大市场。“一个期货公司要求与下面的平台对接时,延时不能高于4毫秒,我们为它单独建立一个机房,然后包装一个方案,让类似需求的用户集中到这里。”
一个个在实战中的突破,让华云善于也敢于跨进云计算领域的“无人区”。
关注“中小微”,为个人创业者服务,华云的云应用平台很“傻瓜”,“那些两三个人去开发一个移动APP的小企业,没有再多的精力维护和运营。”许广彬说,华云来做。
帮助传统IDC获得主动性。传统IDC行业一直在承受客户流失,“还不如主动一点直接云化,”许广彬说,华云可以提供服务器和技术,把IDC资源云化后,统一管理和调度,“传统IDC大幅提高利润率、扩大原有规模、也打了他原有的品牌,我们则丰富了机房资源。”
在中国主要的动画输出地无锡和厦门落户的华云,最近又注意到了动画渲染的服务器空闲,“想做渲染云,”郭晓说,“有一些动画厂商的服务器,开机24小时,每天却只有2、3个小时在工作。为什么不把它们云化,这样买不起服务器的用户也能用。”
在这个新兴的产业里,还有无数的可能去发掘,而每次意外都可能是机遇发出邀请的叩门声,云产业的发展浪潮中,需要的是“索骥(记)画图”的攀登者,而不是“按图索骥”的保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