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3日 星期日
我们要进行创新范式的改进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劲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推动创新具有日益突出的四大优势。一是中国已成为高度开放的国家,并且积极吸收国外的科技资源,善于学习是中国人的优势。二是中国信息化水平高,是全世界个人电脑和手机拥有量最多的国家,网络的连接水平也十分发达,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对开放创新和微创新带来优良的平台基础。三是创业环境好,人的创业素质较高。每年中国毕业680万大学生,其中大约1/3受过科学和工程专业的训练,这些具备科学与工程素养的大学生,是微创新的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四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每年产生的论文和专利数已名列世界前茅,这为微创新提供了充分的源泉。

    在微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要进行创新范式的改进,或者是优化,也就是要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近30年来,中国看得见的手是非常成功的,高铁、超级计算机、特高压输变电等工程等领域的创新非常成功,但涉及民生的创新现在还比较弱。所以现在两个手要同时抓,在强化政府主导的重大创新的同时,对小微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

    微创新主要是一些技术和商业化的小改进,它可能带来巨大的变化。自组织创新一般需要自组织的管理模式,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更多地开放,特别是产业的一些空间要向微创新开放。也就是说,过去我们主要是突出了国有大型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的创新,现在要逐步转向关注民间、个人等草根组织的创新,包括鼓励来自非研发的创新,特别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过程。创新从专家学者向劳动者转型非常重要,实现这个转变,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应纳入个人或民间创新体系,积极鼓励全社会所有人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转型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加强教育,其次要搭建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孵化等基础平台。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很大的一个弱点是对教育体系嵌入太少。德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了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有技术能力的中小企业,它还嵌入了德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德国的继续教育体系。美国为了提高创新创业的水平,出台了新的政策,鼓励更高层面的微创新,即面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创新和社会创业。哈佛大学的托尼·瓦格纳教授在新著的《培养创新者》中指出,现在美国教育要增强家庭、学校和产业三结合,通过三结合来培养未来的创新者。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大学要转型,从传统的教学型、研究型大学转向创新创业型大学,积极把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的家长、企业界也要积极鼓励孩子或者员工的独特创想,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微创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