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来讲,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始终伴随着基于草根的、民间的、普通百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创新,并相互促进。这本就是一个创新的必然组成部分,只是在过去严密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了非常清楚的分工。现在基于互联网,微创新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值得我们关注。
微创新是一个社会化和民主化的过程,政府要撕开更大的市场空间,给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我认为,政府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来推动微创新。
第一个层面,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我国政策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偏好大企业,偏好国有大企业。与我国相反,美国政策的基本理念是厌恶大企业。无论是垄断法,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是为了抑制大企业对于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垄断,因为它会抑制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基本经济政策的设计需要从理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应当把支持中小微企业作为宏观竞争性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只要能够建立一种更为有效和合规的竞争环境,基于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创新就会大量涌现。
第二个层面,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发挥平台的作用,其核心问题是要为社会多层面的创新提供基本的数据,这种大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公共科技资源。我国刚刚建立科学技术报告制度,这都是社会知识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公共科技资源在提高供给水平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进行开发,现在我们缺少被所有人可以无偿获得的大量数据和分析,缺少实用的工具包(无论是物理工具还是虚拟工具),如果有了现成的工具包,我们就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进行数据挖掘。
第三个层面,要进行商业变革。从制度设计上,要让企业更便于进入和退出,无论是融资、管理团队,还是商业渠道,都要更加的便利。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的思路非常好。创新工场关注于专业领域;提供专业的融资服务;为创业者派管理团队;并利用自身大量的社会关系给创业者找项目,找销售渠道。概括而言,创新工场为企业和个人的创业和成长提供完整的商业解决方案。这种孵化思路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