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阳泉:体系建设归拢科技“游击战”

    □ 本报记者 王海滨

    眼下,阳泉市正在全力推进技术监测服务中心、科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和企业产业联盟三大体系建设。这三大体系将着力为企业的共性需求、资源共享、解决行业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对外竞争、市场开发等方面一盘散沙、恶性竞争的问题。这是阳泉市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行动之一。

    阳泉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阳泉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阳泉市低碳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路和办法措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173”工程。即:一个目标,七项举措,三方面保障。就是“以建设省级技术创新试点市为目标,通过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区域孵化体系、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建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重大专项提升产业创新驱动能力等七个方面的措施和体制机制、资金、人才三方面的保障。

    针对以往科技工作的“游击战”现象,按照科技体制改革的总要求,结合阳泉实际建立科技工作“八大体系”,使科技工作逐步从偏重项目建设转到体系建立和完善上来,从重管理转到重服务上来,真正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目前已经建立起五大体系。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就是按照一定规划和程序,促进单个技术创新项目发展成产业化创新,将企业或研究部门的单兵作战扩张为整个行业的共同作战。已经形成了国家级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与农业科技园、国家级实验室、高新园区一体化高效运行体系。科技金融投资体系。在全省各市率先设立了科技银行,启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借用全国现有的比较成熟的中介机构的品牌、人才和经营模式。建立了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并正常运行,有效提高了科技服务的质量。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体系。正在研究出台《招才引智办法》,由市科技局和人才办共同运作人才的引进,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同时建立了技术特派员制度,聘请全国各地实用型技术人才为阳泉一线产业服务,目前已有核桃种植特派员在工作。在人才培养培育方面,阳泉煤专实现升本后,将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设计学科,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同时也有利于壮大学校实力。项目监管和验收体系。成立了项目管理中心,加强了对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估和全程监督,引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项目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招投标制、项目评审制、项目监理制和中期评估制,大大提升了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八大体系的建设完善,极大地提升了阳泉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使自主创新中的多个难点变成了一个个亮点。亮点一,科技金融合作拓展新渠道,科技型企业成为全市金融机构关注的“热点”。亮点二,科技创新主体走向市场,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亮点三,京晋科技合作成果丰硕,针对企业技术需求,搜集和发布《中科院 “十二五”科技成果集》150多项,发布新技术和专利项目近40项,组织了4次不同规模的项目发布和对接会。亮点四,专利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2013年,阳泉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175件,超出省定目标数的41.6%。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