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屠鹏飞自1990年开始对中药肉苁蓉进行系统研究。他的工作不仅诠释了肉苁蓉补肾阳、润肠通便和抗衰老等传统功效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还发现肉苁蓉具有明显的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作用,并研发出相应的治疗药物。然而,屠鹏飞并没有停留在纯粹的科学研究上,在阐明肉苁蓉的生物学特性和研究种植技术的同时,他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帮助新疆和田地区和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提到推广肉苁蓉在南疆的规模化种植工作,屠鹏飞觉得一点都不比科研来的容易。“刚开始,我在和田地区推广肉苁蓉种植,阻力重重。当地人对新事物接受起来很困难,我联系了医药公司和当地政府,都没有人愿意组织农民种植。”屠鹏飞介绍说,直到2002年他在和田举办了“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诸多对肉苁蓉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才让当地的领导认识到发展肉苁蓉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农户并不熟悉种植方法,产量一直很低,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种植的积极性。屠鹏飞教授顶住压力,组织科研人员,攻克了肉苁蓉属植物种子萌发率测定、种子质量标准、种子接种、病虫害防治、冻害防治和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在于田县建立了2000亩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让那些不懂种植肉苁蓉的农户直接看到了效果和收益,大家纷纷来到基地学习种植技术。
2012年屠鹏飞教授以北京大学为牵头单位,申请并获得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首批项目支持,在新疆于田县建立管花肉苁蓉种子基地2000亩,柽柳苗木基地1000亩,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5000亩,对原有的9万亩示范基地进行了改良,使产量从原有的每亩18千克提高到300千克。2013年10月份采挖肉苁蓉鲜品4000吨,直接经济效益3200万元。从事肉苁蓉栽培的农牧民平均每户新增年收入超过1万元,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超过数十万元,少数种植户年收入近百万元。
新疆和田地区党委书记闫国灿就曾对屠鹏飞说,他的科技惠民项目,是为和田地区“量身定做”的好项目,即节水,又不用脑力且省劳动力,农牧民有事干了,还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社会就安定了。
在屠鹏飞看来,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通过种植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让沙漠变成了绿洲。20多年来,屠鹏飞及其协作组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新疆和田地区推广种植梭梭和红柳近200万亩,接种肉苁蓉60多万亩。治理沙漠200多万亩,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0多万亿元。
屠鹏飞说,100多年来,由于开垦耕地和大量引水灌溉,水位下降,造成和田绿洲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整个沙漠向和田绿洲前进了100米,近几年通过推广种植红柳,使沙漠向后退了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