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开幕现场,国际馆内人潮涌动。新华社发(许睿摄) |
新华社记者 李树峰 郑 昕
五月的西安,十八届西洽会上,游人如织。两千年前,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两千年后,世界各地商旅汇聚于此,共谋丝路发展大计。
我们穿行于博物馆与西洽会之间,试图窥见两千年间丝绸之路和中外交往的变化。
物:从“以丝得名”到“万国博览”
“我们的地毯完全是手工制作,绝不褪色。”西洽会国际展区内,穆拉特正熟练地用中文向顾客推销自己的产品。
穆拉特来自土库曼斯坦,第一次参加西洽会,他带来了本国的手工挂毯和传统服饰。前来选购商品的顾客络绎不绝,店里四五个员工忙得不可开交。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土库曼斯坦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穆拉特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让我们越来越近,这对我们的生意大有好处。
丝绸之路以“丝”得名。曾经,在这条古老而又荒凉的道路上,各国商旅往来不绝,为中国带来琉璃、金银器等西域珍奇;东方古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也由此远销西方。
在离西洽会不远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件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汉代丝绸残片静静地躺在展厅里。历经千年沧海桑田,丝绸纹路依旧清晰可见。
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丝路早已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东西方联系更为密切,丝路上的货物也更为丰富。
中亚的挂毯、意大利的服装、土耳其的茶叶……借助便利的交通,世界各地的货品汇聚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洽会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万国博览会”。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向西方,从陕西的苹果,到义乌的小商品;从汽车配件,到石油钻井设备,曾经的“丝绸之路”正变成亚欧间“贸易大通道”。
路:从“万里天路”到“立体通途”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杜甫诗中的“寻源使”,就是丝路开拓者张骞。西汉武帝时,张骞历经艰险,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大门。自此之后,“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人员交往、文化交流和物产交易的重要通道。
昔日的丝绸之路从唐朝都城长安出发,一路曲折向西,过陇山山脉,穿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从长安到西域,遥遥万里、险阻重重。古时的商旅无所依仗,骆驼成为丝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里珍藏的一组骆驼俑:十几峰骆驼有立有卧,或载人、或负物。驼背上一位深目高鼻大胡须的西域商人,双手持缰,眺望远方。
如今,铁路、飞机、高速公路、货运专线……立体化的交通方式全方位覆盖丝绸之路,曾经的险路正成为通途。
打开地图,新亚欧大陆桥分外醒目:铁路东起中国连云港、西止荷兰鹿特丹,将亚欧两洲紧紧连接在一起。
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省份,陕西、甘肃和新疆三省份铁路建设不断提速,郑西高铁、西平铁路、太中银铁路等已经投入使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渝铁路、天平铁路等交通大动脉正在建设中。
作为中国八大机场之一,咸阳国际机场正努力实现与中亚的“空中对接”。机场已开通15条国际航线,未来将陆续实现西安至阿斯塔纳、塔什干、阿拉木图等城市直飞。
由西安始发的货运班列“长安号”也日益繁忙。2013年,首列货运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出发。从今年6月开始,“长安号”将实现常态运营,每周一班。
人:从“商旅贵族”到“全民交流”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一件彩绘胡人文吏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座立式俑高近40公分,高鼻深目,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却穿着一身唐代官吏的服装。史料记载,唐代大量外国人在朝为官。不仅有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更沿丝绸之路东来的波斯、安息等国人员。
而丝绸之路上出现更多的,是商旅的驼铃声。一座彩绘袒身胡人骑马俑,反映的正是丝绸之路上商队旅行时行者的姿态。这位胡人身形伟岸,上衣脱去系在腰间,双手在空中挥舞,昂然自信眺望远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往返于古丝绸之路之上。他们之中,有商人、有政要、有留学生、还有寻找历史断章的旅行者。
今年的丝博会成为丝路沿线商人交流互动的舞台。据主办方介绍,丝博会国际馆共有35个国家参展,其中16个设立国家馆。
古时的遣唐使早成陈迹,留学生们成为联系陕西与中亚的重要力量。据陕西省教育厅统计,仅2013年,就有614名中亚学生来陕西高校留学,占陕西省外国留学生总数的近十分之一。
曾经阻断交通的高山峻岭,如今已成为游人眼中的盛景。丝绸之路主题游日益火爆。西安天马国际旅行社经营丝路旅游多年,公司总经理王安仁说,丝绸之路游越来越火,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这些游客从美洲、欧洲等地远道而来,感受古丝绸之路的伟大与沧桑。昔日的商旅之路,正成为越来越多游人的寻梦之地。(新华社西安5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