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设在农业展览馆的北京科技周展厅里,有一件塑料模型引来不少人围观。这个多面体像是个月球登陆器,它配备了太阳能板,有一架能转动的照相机,有天文望远镜,还有机械手臂和雷达。
北京宣师一附小五年级的万佳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他们8个小学生的作品。起因是机器爱好小组的一个学生听说月球车出了事故,“我们现在月球车等级有点太低了,我们应该设计一个更高级的。”于是他们用了一个半月做出了模型。
“多面体近似于球体,能最大程度利用空间和减少阻力。”万佳禾向游客们一一指点,“这些支架能够在着陆时做一个缓冲……这是我们设计的火箭喷射口……这是燃料舱……再往上是生活区,还有各种实验区。”小学生们还给月球车配备了能切开岩石的激光束,以及用来避开大坑的雷达。
“不是很好,就是(用来)激发我们想象力吧。”万佳禾如是评论自己的作品。
在北京市科委等单位主办,共青团中央未来网承办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作品展”上,许多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创意。
比如自动接听电话机器人,它可以识别语音,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接电话;护眼机器人可以把图书拿到不远不近的地方,它还可以通过超声波感知距离;还有受伤的动物康复学步车等等,都是既有趣又实用的作品。
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的初三学生王奇做了一个沙盘模型——用热电厂排出的五六十摄氏度的热水,给附近的路面除冰,给路边的小厕所供暖。
指导老师李锐来到现场,替王奇讲解。这个亚克力材质的模型,用了王奇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搭建。它并非基于空想。王奇去高碑店热电厂附近,测量了不同深度和不同距离的湖水温度。温度计怎样沉到合适深度,费了她不少脑筋。“没有数据分析,你拿出的东西就不可靠。”李锐说。
现场还有几个形状各异的可活动的机器人,作者是京通小学六年级的俞岩祚,他说自己的最大爱好就是搭机器人,这次正好展示一下。
妈妈戴女士介绍说,俞岩祚有这个爱好已经三年多。“他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想搭一会儿机器人;晚上回来作业不写,先来个机器人。我觉得时间浪费太多了,挺恼火的。但是再想想,这是一个正常爱好,我为什么不能鼓励他呢?”
戴女士说,自己是护士,对孩子的爱好帮不上什么。“都是他自己研究琢磨。这点执着的精神,其实真是挺佩服他的。”
(科技日报北京5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