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医院病理科借助基因检测延伸新服务

    ■医疗新干线

    基因检测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进入到临床阶段,尽管基因测序产品及其应用在市场层面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但是,经过国家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批准的第一代测序技术针对临床患者仍有很大的利用空间,特别是在医院的临床个体化病理治疗应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那些社会上进行基因检测的公司相比,医院病理科所进行的基因检测不仅可与临床治疗直接挂钩,而且其数据的准确性更能令人信服。”现为国家卫计委分子病理质控专业管理组和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专家赖仁胜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未来,基因检测服务将使得病理科的业务范围有更为广泛的延伸。”

    临床应用可提高诊疗效果

    4月26日,在“2014年河南省病理新进展及质控论坛”上,赖仁胜作了题为《医学临床基因检测及应用》的报告,受到了与会病理医生的欢迎。目前,他还担任着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受聘国内外十多家医学基因检测临床应用顾问。

    2000年被称为天书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敢于创新的赖仁胜立刻想到尝试着将基因测序的技术在临床上使用。于是,他积极申请获得医院资助,购置了当年最先进的第一代美国ABI公司(现Life Technologies公司的前身)的3100测序仪,获得CFDA批准的3500Dx测序仪,以及目前全球最畅销的台式高通量测序仪Ion Torrent,开始了带有科研性质的临床基因检测研究。

    10年来,赖仁胜和他的病理科团队共完成了8000多例临床基因检测,个体化病理治疗应用最多的是肿瘤的靶向基因检测。“数据表明,应用基因检测和靶向药物效果,病人基本临床疗效由传统化疗的30%提高到了80%,有效减少了化疗的毒性。”赖仁胜说。

    临床标准有循证数据支持

    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并非没有可循的依据。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历时40年的循证医学研究为早期乳腺癌、大肠癌复发转移的预报预测基因提供了循证数据。1977年,美国乳腺癌、大肠癌协作组对一个社区的患病人群进行跟踪。前20年协作组只进行自然病程登记记录,在所跟踪的7000例中,发现有部分乳腺癌的患者并没有死亡,甚至没有复发转移,而有部分很小的肿瘤却在手术及化疗后很快复发。

    于是,协作组首先对个体的3400个基因进行芯片筛查,从中找到了1700多个基因差异,最后将筛查基因缩小至21个。临床的结果表明,凡是21个基因表达中评分高的,会复发死亡;评分低的,则仍然长期生存。这21个基因也因此被作为了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之后的15年间,协作组开始对每一位新确诊了乳腺癌的患者进行21个基因的前瞻预报检测,绝大部分基因评分低的早期乳腺癌就不再化疗。这部分人不化疗也不复发,而有复发风险的早期乳癌给予化疗,大大减少了复发转移率。同样的手段应用于大肠癌,也发现了12个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很好的临床预报预测效果。

    赖仁胜说,通过循证医学所得到的客观基因数据支持,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手段因此不仅体现前瞻性,社会经济效益也利国利民。一般来说,通过基因检测判断,70%—8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需进行化疗。而BRCA1/2基因突变理论上会引发乳腺癌,临床就要早诊早治,他们团队也发现有BRCA1/2基因突变病例结合病理改变预防性切除乳腺。2005年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如EGFR基因发生某些突变,通过靶向抑制药物可获得明显改善,且毒性很小。至今,针对各种肿瘤的基因靶向药物应运而生,但是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采用基因靶向药物,或是应该采用哪种基因靶向药物,就需要进行相关基因检测,这些都促成个体化医学时代的到来。

    如今,利用这些新药和基因检测手段,许多国家的保险公司已将基因检测作为肿瘤疾病治疗支付的判断依据。在我国,一些配合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基因靶向药物应用获得政府批准,部分地区的社保部门也将基因检测纳入医保之中。

    基因测序市场表现出一些混乱现象,部分原因在于商业和临床检测服务的划界标准不够明确。政府需支持专业组织用一把称作CLIA尺子监督商业和医学基因实验室建设,但是,两种基因检测报告性质和后期作用不同,需要在医生资质上划界管理。赖仁胜强调,“病理医生会根据临床方案检测项目,同时,依据对大量基因通路、临床研究时间及治疗有效量的收集形成的循证医学标准进行对比,可以与临床医生一起给出诊疗方案,让病人获益”。

    经过多年的研究,赖仁胜及团队发表200多篇论文,申请过多项专利,其《乳腺癌BRCA1病理基因突变分析》在美国ASCO上发表,提出了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数据。“根据这些研究,我国的乳腺癌基因突变也是较普遍的,国家应该考虑在免费体检上给予政策支持。”赖仁胜说。

    病理科应建立专业性服务平台

    从收集肿瘤样本、操作检测、基因分析到签发报告,基因检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工作,需要医学专业团队来完成。赖仁胜指出,医院临床病理基因检测应该逐渐成为配合医疗临床科室服务的主流。

    目前,医院病理科的基因检测服务可以指导肿瘤靶向治疗和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血液病、肉瘤等疾病的个体化性治疗,其疗效更好,毒性更小;可完成全基因组肿瘤芯片检测(OncoScan 900个基因),对于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可进行检测和防治,现有200多种基因检测服务已经非常成熟。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中医院三级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行11年来为国内100多家医院举办过国家级省级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和进修,经欧盟和亚太临床CAP实验室参比双盲测试,批准为APEC k-ras中国区中心实验室国际外包服务项目,该院病理科成为二代测序准入首批申报单位。

    个体化医学的时代已经到来,有条件的医院应该重视病理科未来的发展空间,赖仁胜建议,应规范基因平台建设,开展符合政府管理要求的基因测序应用,为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