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曹思远:奉献不息 探索不止
创 文

    从一位石油勘探行业的初学者,到一名站在地震资料信号处理领域前沿的教授,曹思远用坚定的脚步,不懈的探索,行走在理想与信念的道路上。

    求学成兴趣专业成事业

    上世纪70年代末,年仅16岁的曹思远对数学力学就非常感兴趣。凭借着勤奋和聪颖,他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力学系,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年轻的曹思远从不放过求学的机会,出于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和进取,他踏上了探索石油物勘探的道路。1993年,曹思远获得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博士学位,不久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曹思远返回第二个母校——石油大学,再次站上了讲台。此时的曹思远,在传道授业大学老师的神圣称谓下,又增添科研的重任。

    博士学习期间,曹思远师从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牟永光教授。在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曹思远第一次将属于三个不同学科的内容,即调和分析中的小波理论,非线性学科中的分形理论和地球物理学科中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完成了题为《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和分形研究中的应用》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得到了业内行家的高度评价。

    取得了成绩,曹思远并未骄傲,而是更加的勤奋和努力。在博士后期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刘光鼎院士和李幼铭研究员的悉心指导,更坚定了曹思远地球物理研究的方向。这期间知识的储备,为曹思远未来创造出更加有价值的学术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他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石油勘探中的时频分析技术获益匪浅,并成功完成人生的转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数学思维用于勘探实践

    工作中,曹思远将卓越的数学力学功底和地球物理学充分的运用到了石油勘探中。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的地震资料的去噪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数据处理的需要。曹思远教授通过多年实践研究,并基于“皮尔森体系”已有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地震去噪”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该专利作为教育部所属高校上万个国家发明专利中仅有的两个代表中的一个,获得了当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自2003年1月开始,曹思远对地震资料的HHT高分辨率处理及微断裂的识别技术进行攻关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数学模型和实际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HHT点谱白化技术可以在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下,提取眼睛看不到的弱信号,并使它的能量得到加强,从而极大地拓宽信号的频带,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为提高目标区地震资料处理的质量、特别是提高薄储层的识别能力作出了贡献。

    奉献不息,探索不止。在这二十年中,曹思源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科研工作中都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在他的科研生涯中,有过坎坷,有过困难,但是曹思远都能够在反复思考和实践中将之一一解决。如今的曹思远桃李满天下,有一部分人已经身居石油行业的重要岗位。在未来的执教和科研生涯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曹思远教授将为中国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