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广州4月29日电 (记者左朝胜)早在22年前,广东省委提出了“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4月29日,广东省召开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胡春华为获奖者颁奖,朱小丹部署下一步广东省科技创新工作,再一次体现了“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22年来,历届广东省党政一把手,坚持不懈抓第一生产力、抓科技创新,才赢得了今天广东省科技创新的大好局面。
过去的一年,广东省取得了科技创新的显著成绩。一是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连续第6年稳居全国第二。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2.25%,技术自给率提高到69.8%,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3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二是科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5万亿元、增长15%;全省高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500亿元、增长25%。专业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规模达1.8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900亿元、增长9.5%。三是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实现新突破。2013年,获得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8项,新增“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一批学术带头人100多人。“天河二号”落户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室(二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顺利。中德、中乌、中以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进顺利。四是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出台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配套政策,制订实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落实国家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减免税收超过100亿元。
会议上颁发的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计26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51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计亮年荣获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计亮年院士带领研究团队为提升我国和广东省生物无机化学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特等奖由“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深圳市南山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获奖成果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195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28件,直接新增利润386亿元,形成了一批覆盖广东省支柱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抢占了部分行业制高点。
朱小丹在部署科技创新工作时指出,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抓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二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抓多主体协同创新,努力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跨越。一要加强省部产学研合作。大力落实与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电子等机构的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引入国防科工系统等国家创新资源,提升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水平。二要加强部门协同和省市联动。按照“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协调”的要求,建立部门协同、省市联动的创新协调机制。三要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协调推动在南沙、前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抓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一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二是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三是加快社会民生领域科技攻关。抓创新环境优化,努力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上呈现新气象。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尽快制定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抓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在提高科技服务管理水平上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