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朱立志的价值循环理论
本报记者 束洪福

    上世纪90年代,当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后,全过程防控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设计等融为一体,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从理论上解释循环经济的本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朱立志研究员基于大量农业循环经济实践,提出了价值循环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经济系统不仅要创造价值,还应该关注价值循环。经济系统通过内部物质单元的多次循环增值,可以用同样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该理论的核心是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生产过程以实现循环增值。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单元循环利用可以带来价值增值,即产生循环增值效应,原因是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利用可以增加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朱立志研究员指出,农业中的复合产业体系是实施循环经济的广阔天地,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菌菇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新兴的旅游业、服务业等,完全可以利用循环经济链条连成一体,把以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动脉产业和废弃物处理为主的静脉产业穿插结合,谋求系统内的物质单元循环增值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当物质单元循环多次经过生产过程,其循环增值就愈为明显。单个循环增加输出的效果未必十分明显,但一个系统中多个子系统的多级循环带来的整体效应就十分突出了。因此,循环经济作为一个复合资源利用系统,它所产生的综合增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该理论的目的是物质单元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系统以增加产出量。任何一个经济系统,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总是要产生废弃物。如果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单元就可以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系统,而不是附在不能被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上走出经济系统。

    一个经济系统内的生产结构(子系统构成)越丰富,越能让物质单元更充分地循环,从而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系统以增加产出量,而不是形成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出经济系统。因此,衡量经济系统的好坏不能只衡量产品价值量,即“正价值”量,还应该减去相应的废弃物污染排放形成的“负价值”。只有让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单元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才能带来更多的产出量。

    第三,该理论的保障是用价值链条拉动物质单元以建立畅通的循环通道。让物质单元在经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部分和环节)间实现循环增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地方还存在秸秆焚烧现象,不少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理。要让物质单元在经济系统实现充分的循环增值,必须有合理的运行机制来保障。

    经济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是完全或不完全的经济理性单位,如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他们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利益的刺激,而利益的背后是价值的分配,换句话说,他们关注的主要是价值份额。保障循环经济有效运行的机制精髓就是用价值链条拉动物质单元在经济系统内畅通循环。例如,种植业的秸秆通过养殖业作为饲料过腹再还田回到种植业,种植农户(部门)和养殖农户(部门)之间(在一些地方还有秸秆收集中介、秸秆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秸秆的价值链条上合理地交易才能保证这种循环经济模式更好运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