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9日 星期日
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 加快建设“富民强县,科学发展新三江”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中)在调研旅游项目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如何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此,3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

    凝心聚力 主动作为

    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记者:只有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底子薄、基础差,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发展,跨越发展。首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三江去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吴永春:过去一年,是三江砥砺奋进、乘势而上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繁重发展任务,我们紧紧围绕“彰显特色、全面提升、狠抓落实、富民强县,科学发展新三江”总体思路,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三省(区)交界处交通枢纽”,“三省(区)交界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侗族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全国重要油茶产业基地、全国重要茶叶产业基地、广西重要竹木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特色三江”实现新突破。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壮大,“两茶一竹”[茶叶、油茶、毛竹(木)]优势更加凸显。全年新增茶叶种植4650亩,茶园总面积达14.8万亩,年产干茶1.05万吨,实现总产值10.1亿元;新增油茶种植1.52万亩;新增毛竹(含杉竹混交)种植5120亩。建成广西茶籽油及茶叶产品检测中心。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区内外名特优茶推介评比活动,共获25个奖项。成功举办“中国早春第一茶”——广西三江春茶叶擂台赛,“三江春”茶叶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提升。侗族文化(三江)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自治区评审;丹洲村、高定村、高友村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里三王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侗不离酸》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群星奖”;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进一步加强,获“广西文化先进县”称号。实施“富民兴旅三年行动计划”,以创建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冠洞景区评为国家3A级景区,侗乡国宾馆评为四星级酒店,丹洲景区评为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全年旅游总人数17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亿元,分别增长15.7%、22.5%。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民族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特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美丽三江·清洁乡村”活动,投入资金6742.2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继续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造林5.1万亩,森林覆盖率77.8%;完成县城主要街道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各项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辖区内河流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新增13个“自治区级生态村”。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城乡统筹取得新发展。交通路网建设扎实推进。贵广铁路、三柳、桂三高速公路三江段分别完成投资6.27亿元、7.52亿元、6.25亿元;国道209改道工程古宜至林溪二级公路建设全面启动;投资5976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3条164.9公里,农村公路通畅率达75.9%。城乡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完成县城天然气、给排水等5个专项规划编制;中国(三江)侗族博物馆等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江湾一品等13个房地产项目进度加快,完成投资7.6亿元;小城镇建设稳步实施,完成投资1781万元;平岩村、乐村屯风貌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年实现招商引资项目29个,涉及资金32.82亿元,到位资金17.02亿元,增长14.46%。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引进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投入6500万元建设水利设施;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0处,解决2.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修三面光水渠17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24万亩。投入4158.8万元,完成7个村土地综合整治和良口乡、老堡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投入508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大力推进民生建设,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社会保障能力增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1%,累计核报医疗费用1.13亿元;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0%,累计发放养老金3978万元;发放低保金、城乡医疗救助金、优抚金等社会救助金7700多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第二期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投资8319.3万元,受益群众达43779人;建设658套保障性住房;落实支农惠农资金达6293.2万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年投入教育经费3.41亿元。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新建乡镇幼儿园6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0%;高考一本上线率位居市属六县第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53所学校,受益学生36707人;校车累计安全接送学生54593人次。实现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超额完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范围之内;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乡镇调频广播电视无线台建设工程任务全面完成。扶贫攻坚有效推进。全年争取各级扶贫资金4428.9万元,实现脱贫人口8000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有序推进,打造亩产值超万元的“万元片区”1000亩、建立“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示范基地4个。

    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对于三江来说,应该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吴永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对广西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柳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这将为三江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力。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彰显特色、全面提升,科学发展新三江”战略思路,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加快打造珠三角、桂北地区重要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桂湘黔民族旅游集散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开展产业提升年活动,加快打造珠三角、桂北地区重要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桂湘黔民族旅游集散地。大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以“两茶一竹”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合畜牧等部门资金,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种稻养鱼”整乡推进;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特色种养业;加快“侗乡茶叶交易市场”建设;继续做好“三江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木构建筑文化、节庆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富民兴旅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启动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工作。加强景区建设管理,努力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形象。年内实现接待旅游人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8.9亿元以上。

    二是突出抓好城乡建设和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城镇化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以人为本,着力构建独具三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强特色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理念,加快中国(三江)侗族博物馆等建设。加强对城镇建设的规划和监控,进一步加大对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打造一批特色名镇名村,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镇管理,改善市容市貌。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力推进饮水安全等水利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农村路网建设。充分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更加美丽三江。牢固树立生态资源优势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努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好家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美丽三江·清洁乡村”活动。加强污染防治,实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加强对城镇饮用水源地生态公益林和重点森林资源保护。继续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落实节能减排,提高沼气利用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全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四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发展”意识,盯紧项目不松手,千方百计抓机遇、上项目、争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以上。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全力以赴争取民族县和民族乡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加大房地产投资。全力实施高基等三个民族乡成立30周年乡庆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经济。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要突破口,组织开展大招商、推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商贸。

    五是突出抓好民生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最终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机制。巩固完善新农保和新农合制度。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医疗、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87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抓好利民惠民事业建设。着重抓好为民办10件实事。组织开展社会治理专项行动。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六是突出抓好各项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统筹兼顾,把各项事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使之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定向培养350名本土教师,充实和稳定教师队伍;巩固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和安全校车运行成果;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188万元建设125个项目;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普通高中普及率;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开设茶艺、旅游专业,培养特色产业人才。统筹发展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民族等事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