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编者按 江西实施“科技入园”工程迄今已逾八年,一大批科技服务机构深入全省各类园区、特色产业基地,汇聚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为园区企业、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高效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八年的实践证明,“科技入园”是强化科技服务的现实举措,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破解当前科技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江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作为江西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的一面旗帜,“科技入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现将郭学勤、洪三国同志有关“科技入园”的总结及思考性文字刊载于后,以飨读者。
当前,江西省科技战线以加快创新升级为主线,以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服务园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组建一批协同创新实体;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网上科技成果对接;通过加强园区创新环境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创新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强化基层科技,稳定基层科技服务队伍;通过强化科技服务,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如火如荼的科技进步浪潮,为“科技入园”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组建“协同创新体”
组建协同创新体是江西在新时期加快创新升级,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创新之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入园”,大胆探索市场条件下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组建协同创新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 创新体系,从而切实推进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用高质量的协同创新成果打造江西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升级版。
协同创新体以大科技、大产业、大协同、大市场的理念,在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基础上,用协同创新、协同管理的方法,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按照产业链关键环节部署,以龙头及关联企业为载体,吸引境内外各类研发资源和创新要素,组建一批按市场机制运行,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实体,进而实现产业、企业、项目、平台、团队、基地一体化和政府、市场、政策、金融、资本、社会投入一体化,以创新体为骨干基点,组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最终实现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和产业升级。
协同创新体的建立既适应了市场化和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又增强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内在动力。目前,江西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锂电与电动汽车、先进装备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了首批由5家龙头企业牵头,境内外31家上下游关联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共同组建的协同创新体试点工作。引导社会资金4倍以上的研发投入,拉动研发投资5.2亿元。吸引一批境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研发大楼4栋,研发建筑及用地面积达到8.37万平方米,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5个,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完成一批重大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形成一批自主品牌和产业技术联盟。
通过深化“科技入园”,从服务园区企业到服务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从服务企业微观需求到推进产业宏观发展,“科技入园”提档升级,成为推进江西“协同创新体”发展的有效抓手。为园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建协同创新体,在江西乃至全国均属首创,对江西科技创新升级、进位赶超、科技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创新服务模式,网上成果对接成效显现
从网下到网上,将园区企业技术需求集中在网上与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在线对接,高效便捷,“科技入园”的网上成果对接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配合、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的基本思路,围绕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动员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我省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省内外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举办了“江西电子信息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和“江西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两场对接会共征集到项目成果1008项,技术需求820项,实现技术对接1686次,产生意向872次,达成意向244次,吸引48416人次在线观摩。
两场对接会的成功举办,是深入实施“科技入园”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科技入园”服务模式的创新之举。全省各基层科技情报所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依托“科技入园”所积累的服务资源,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对接,促进了科技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强化环境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创新水平
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加强园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有效提升了园区整体创新水平,涌现了一批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了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3年,南昌市被科技部、中宣部等四部委授予“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江西师大科技园升格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新获批景德镇直升机、吉安电子信息和抚州精细化工3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景德镇直升机制造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新增3家省级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6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获批离子型稀土和脐橙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组建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
全省四个国家高新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580.9679亿元,达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1%。2013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26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403.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4%。
强化基层科技,稳定基层科技服务队伍
“科技入园”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优势和作用,把“中心”作为科技入园的主抓手、桥头堡和主力军,既强化了基层科技,又稳定了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围绕提升县域科技水平,由区县科技局组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支持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升服务主导产业的能力,立足“一县一业”,加强服务基层设施和条件建设,推动了基层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稳定了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开辟了全省基层科技工作新领域,形成了区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网络,推进了全省区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体系快速发展。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基层科技人员有为有位,全省绝大部分区县级科技队伍得以保留。
目前,全省13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其中区县级中心达101家,占全省中心总数的73.72%,成为全省“科技入园”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强化科技服务,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在“科技入园”工程中,科技职能部门的触角主动延伸到基层园区,拓展了科技服务功能,为各级科技部门服务经济、融入地方中心工作,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与此同时,“科技入园”促进了高校、院所和园区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升了园区整体创新效能。2013年,全省136家中心“科技入园”服务业绩增长显著。其中,为园区企业引进外资23.38亿元,引进人才4585人,导入技术1503项,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16.8%、78.89%和33.36%;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33.16万条,咨询服务6.58万次,技术服务7.12万项,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7.59%、23.22%和22.34%;为园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2120家,联系专家7208名,同比分别增长25.89%和11.89%;服务园区企业27325家,同比增长20.81%;为园区培育科技型企业1947家,同比增长18.57%;为社会增加就业23.32万人,同比增长29.56%;中心在服务园区企业的同时,取得服务性收益1.32亿元;为园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408.51亿元,增加利税64.08亿元。
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13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服务园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551家,实现同比增长40.75%;为园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加销售收入170.79亿元,增加利税29.82亿元。通过实施“科技入园”,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园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占服务园区企业总数的20.31%,为我省园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服务支撑。
深入推进“科技入园”,各设区市亮点纷呈
截至目前,136家中心已入驻全省各类园区,“科技入园”工程已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以及85%以上的县(市、区)。各设区市在深入推进“科技入园”工作中,围绕“科技七入园”,服务园区企业、产业实现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南昌市落实科技机构入园,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以各园区、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触点的服务体系格局。全市16家中心遍布各县区、开发区和科技园,通过聘请科技特派员,强化了园区网点服务能力,把科技机构入园工作落在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宜春市推进科技项目入园,科技经费大幅提升。近三年共为园区争取各类科技项目263项,科技经费1.8亿元。其中,宜春远大化工有限公司“聚氨酯类产品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获国家863计划项目立项,支持金额2357万元;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9万台(套)工业制动器技术升级及产业化”等17个项目获省高新产业重大项目立项,支持金额7680万元。
萍乡、上饶市推进科技服务入园,建设各类服务平台。萍乡市通过建立四级科技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园区企业创新能力。市、县区两级重点打造大型科技创新平台和一批产业技术平台;一区五园二十个产业基地重点建设26个专业化创新平台;企业重点建设科研平台。四级科技服务平台实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和院校最新成果,为广大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科技服务。上饶市以构建和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了6个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吉安市抓好科技人才入园,提供创新人才支撑。通过贯彻人才强市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引导优秀科技人才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到园区创新创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有效互动机制,培养企业科技、管理人才,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九江市推进科技政策入园,企业得到实在利益。一是通过上门、上墙、上网等多种宣传渠道,将系列科技政策传达到园区企业;二是帮助企业争取科技政策,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和政策;三是积极主动与财政、税务等部门进行协调,督促园区落实科技型企业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使园区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鹰潭市开展科技金融入园试点,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融合。市政府与国信证券签订了《金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荐优质企业落户鹰潭高新区发展,推动区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设立首期5000万元规模的科技创新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基金和3000万元科技创新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投机构对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进行跟进投资。
赣州市推进知识产权入园工作,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一是在各园区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保护周”等活动,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和专利申请指导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二是组织园区企业实施专利技术转化和知识产权试点推进计划;三是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国家钨与稀土产品检测中心组建钨与稀土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此外,景德镇市以“科技入园”为抓手,促进产学研用结合。编写印发3000册《景德镇市科技入园综合服务指南》,围绕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陶瓷云”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和陶瓷的数字化快速成型及其雕刻系统成果转化,将园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高地。新余市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中介服务作用,建立与园区企业的联络制度,定期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并进行梳理汇总,搭建园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对接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园区的产业化。抚州市通过组建专业性中心,着力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共在园区组建了13个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组建一个中心,服务一个产业”的特色,成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县域支柱产业”服务模式的典型,促进了当地县域支柱产业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助推发展升级
“科技入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科技五入园”(科技机构、政策、项目、服务、人才入园)到“科技七入园”(科技机构、政策、项目、服务、人才、金融、知识产权入园),从建立“一网两库三台账”(科技信息网、项目库和专家库、园区企业基本情况及需求和“科技入园”工作服务台账)到推进组建“协同创新体”,从五种服务模式(“中心+企业+平台”“中心+孵化器+平台”“中心+行业”“中心+产业”“中心+企业”模式)到创新“网上成果对接服务模式”,江西顺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赋予“科技入园”新的服务内涵与模式,在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广大园区企业的同时,重点服务江西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科技入园”的提档升级。
“科技入园”是助推“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实干之举。通过实施“科技入园”,江西的各类园区已经成为创新驱动的先行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支撑全省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们要继续深化“科技入园”,进一步完善“科技入园”服务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上下协同,形成合力,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服务内涵,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促进科技资源向园区企业集聚,着力推进“协同创新体”发展,继续谱写“科技入园”新篇章。
①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南昌高新区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②2013年6月20日,科技部与江西省政府续签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
③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视察高新技术企业
④江西省副省长谢茹调研科技入园情况
⑤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入园情况
⑥江西省科技厅厅长洪三国赴基层指导科技入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