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信息技术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强动力。现在,我国超过300个城市相继提出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这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应该看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前所未遇的工作,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侵扰着建设工作,而认识上的误区则会使建设过程走弯路。
误区一: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信息产业部门的事,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事,技术越先进越好。的确,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刚做完的技术规划,明天就可能由于出现了新的技术而显得“落后”。因此,不断追求新技术的建设规划会使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以技术为风向标的建设,让技术牵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鼻子,最终可能会导致建设结果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或者建设了先进的系统但与城市发展阶段不相吻合,造成建设浪费,背离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
误区二:建设好了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就完成了。不可否认,物联网的出现给城市建设确实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带来了发展契机。不错,物联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而且物联网的数据把真实世界虚拟成了数字世界,使人们可以“坐在屋中观天下”。但是,光有数据的存储、整理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部,物联网的建立也只是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何况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是如此深厚。
误区三:智慧城市建设短期内就可完成。在短期内,花钱可以改变城市面貌,可以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社会体验和服务,让城市居民能够使用,会使用,愿意使用城市的信息化设施,真正给市民带来实惠。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因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不会停止,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目标。
误区四:参考技术厂商的城市建设方案就可以基本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厂商的帮助。但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做好全面、长远的规划,需要从城市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顶层规划,一套技术方案所能涵盖城市的宽度、广度、深度恐怕是有限的。从这一点上出发,政府部门需要既看眼前的建设需要,更要看到长远建设要求;既要尊重技术厂商的建议,也要清楚城市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期望,避免走偏,落入技术导向误区。
误区五: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传统城市建设的智慧化。其实,仅从建设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是正确的。不可否认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是城市的基础建设,但传统的城市建设基本上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这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更多地还需对城市进行智能化建设和智慧化改造,从城市智慧管理角度进行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方面考虑,那种大兴土木式的建设方式恐怕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正确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新的数据孤岛出现、数据重复存储以及各信息化平台数据结构的不统一。智慧城市建设尤其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需要从传统建设思想中跳出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全过程,以建设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宜居城市为目标的发展思想为原则。在建设过程中有几个难点主要注意。
第一,在当前社会环境正在变化的时代,摒弃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正确的政绩观是难点。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作秀的舞台,除了政府部门自身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外,还需要彻底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方面存在的瑕疵。在新形势下怎样进行干部考核选拔成为新课题。
第二,数据的整合和协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心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需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海量数据融合和互用,形成新的支持决策的数据源。数据资源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基础上的智慧决策。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了解城市需求。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百姓满意,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主体需求,依据本城市的基础,找到本城市建设发展的突破口。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之外,还要注意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第四,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流将成为城市运转的“血液”。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硬件是支撑,海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融合、开发是核心,激发城市信息化活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
第五,信息安全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海量信息的搜集存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须,同时也让信息处于安全风险之中。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应该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
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全球信息技术革新步伐加快,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支撑。在智慧城市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逐步破解,而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集各方专家的大智慧和城市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