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地奥:在创新中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朱会伦

    ■创新驱动发展 

    采访成都地奥集团公司,从参观现代化制药生产流水线开始:窗明几净的厂房、全自动生产流水线、严格生产检测程序、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很难想像,这里曾是一个小作坊。

    创新从“娘肚子里”开始

    “说到创新,地奥从娘肚子里就开始了!我们是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再办企业发展的。”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总裁李伯刚说。

    1977年,李伯刚离别了四川商业专科学校,来到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他被分配到“穿龙冠心宁工艺改革”课题组。那时的心血管病,每年要夺去1200万人的生命。他所担负的课题,就是解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难题。

    一天,李伯刚突然发现一种遍布全国的药用植物,含有对扩张冠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血脂都有很强活性的物质——甾体皂甙。这意味着对治疗心血管病有了可能。

    不过,从植物中分离出甾体皂甙是一道世界难题。李伯刚从分析皂甙结构开始,经过半年努力,破解了其中的奥秘,并荣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为他以后主持承担“防治心血管疾病植物药——地奥心血康研究”奠定了基础。

    1983年,李伯刚带领课题组6名科技人员,向“地奥心血康研究”发起了最后冲击。没有钱,他们就借;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在饭厅、寝室简陋的条件下坚持。3年过去了,课题解决了高纯度甾体皂甙(含量90%以上)以吨级量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难题,这为天然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一种以甾体皂甙特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地奥心血康”就此诞生。

    这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1987年通过中科院鉴定,获198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卫生部批准地奥心血康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Ⅱ类新药,被当时的国家科委、国家计审委审定为“国家级新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

    突破体制机制桎梏

    李伯刚最初的想法是将它转让给制药厂生产。当他带着厚厚的资料连同样品四处寻找时,却少有厂家愿意承担开发风险。一家企业的厂长有意开发,出价只给20万元。要知道,这一成果的研究经费就达40多万元。

    李伯刚沉默了。1988年,他下定决心,带领课题组贷款60万元创建地奥公司,开始自主转化科研成果的艰辛之路。

    那时的企业,各种体制机制非常僵化,吃大锅饭盛行。

    在李伯刚带领下,地奥公司打破常规,打破体制、机制桎梏,实施多元人才战略:不拘一格引进海外人才和外企、国企人才,积极招聘本土人才,培育企业内部人才,很快形成了一支具有多元体制的人才队伍;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帮助企业培养具有开发能力、应用能力和开拓意识的各类人才;先后与华西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合作,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开展产学研合作。

    短短几年,这里聚集起了一支包括多名国家级科研带头人、行业科学带头人的强大科研队伍。这支科研团队被称为“混合所有制团队”。时至今日,地奥集团已有科技人员1700余人,形成了30多名海归人才和本土博士,以及100多名硕士组成的优秀研发团队。

    随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地奥集团加快了药物开发平台建设。企业连年投入8000万元以上用于科研开发和平台建设,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投资7000万元从国外购进世界一流科研设备,建立了国内药企中第一个现代化药物筛选中心,先后创建了恶性肿瘤、糖尿病、免疫系统、心血管病等生物化学及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50多种,可实现年筛选量数万个;建立了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现新化合物上百种。

    地奥集团较早地实行了效益与分配紧密挂钩。谁的技术生产贡献大、效益高就多分配。公司把员工的劳动分为创造性劳动、复杂性劳动和简单劳动,并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考核,工资待遇随业绩变动。这样就激励和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创新增效积极性。据地奥集团总裁助理姬建新介绍,现在技术人员研发的创新成果,最高可获得该项成果销售利润的10%。

    地奥集团还建立了责、权、利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否决权。每月考核质量,与员工工资、奖金联动,实行全额浮动;建立起三级质量监督网络,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按照医药行业国际质量认证——药品GMP认证要求,建立全套标准管理系统,从物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过程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操作都有管理规程及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了“一切行为有规范,一切行为有监控,一切行为有记录”。实行“零缺陷生产”,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缺点和错误降低到零,使地奥集团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和历年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迈向世界,实现“零的突破”

    2012年3月22日,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官网,向全球发布了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该网注册的消息,并介绍“地奥心血康胶囊是首个欧盟境外获得批准的植物药药品”。这一成果被我国中医药界和科技界称为“零的突破”。

    地奥心血康问世就以确切的疗效、良好的信誉、低廉的价格,赢得了患者好评。然而,如何让它走向世界,一直是李伯刚及其团队的理想。经过多年探索,2006年3月,地奥集团展开了与荷兰应用科学院下属生物医药研究所的合作,开启了中国中药进入欧盟市场的跋涉历程。

    药品进入欧盟市场是苛刻的,而植物中药进入欧盟市场更是难上加难。地奥集团成立了“地奥心血康再研究课题组”。按照欧盟药物的管理、质量控制、药物警戒要求,从源头药材种植加工到成品制造,整个生产过程都以世界现代先进制药生产规范流程为标准,实现欧洲药品的标准化生产。

    地奥集团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认真精确地把药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弄清楚,搞明白;二是用长期临床实践效果,让对方认可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是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加工销售,都严格按照欧盟要求,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规范操作。

    2008年2月,地奥集团正式向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递交了地奥心血康胶囊欧盟药品注册申请;3月,递交了欧盟GMP认证申请。2009年11月,荷兰健康保护检查局的欧盟GMP检查官员到地奥集团现场进行认证检查,并获一次通过。2010年1月,地奥心血康胶囊正式获得欧盟GMP证书。2012年3月22日,地奥心血康成功获得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批准注册上市。

    李伯刚说,地奥心血康进入荷兰市场只是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努力实现全面进入欧盟市场。要为国内中医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探索经验,起好带头和示范作用。

    2013年,地奥集团总资产达50多亿元,年产值20多亿元。这个从20多年前贷款50万元起家的作坊企业,今天的原始增值已超过1万倍。目前,多个欧盟国家正在展开与地奥集团搓商商讨,地奥集团正有计划地将中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