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7日 星期五
驻粤某部“兵参谋”挑大梁让训练更接“地气”

    科技日报讯 (潘超 李海强 孙小强)近日,在驻粤某部一次综合演习作战会议上,几名肩扛“三道拐”“四道杠”的士官,在周围“星星杠杠”的映衬下格外抢眼。

    抢眼的不仅是他们的肩章,更是他们让人眼前一亮的发言。在谈到如何提高此次演习实战化水平时,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单位在训练条件、组训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蓝军分队、开展基地化训练等8条建议,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被一一列入演习演训的改进措施中……

    “这几名士官是我们借调到司令部帮助工作的‘兵参谋’。”会后该部部队长范乐辉介绍说,让优秀的士官参与部队训练筹划、指导等高层次工作,一方面结合了当前部队士官比例越来越大的结构特点, 是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的大胆尝试;另一方面,有利于士官发挥自身优势、施展自身才华,从而促进部队建设。

    前不久,某基层单位军事专业的考核成绩不理想,参谋长王云山对该单位进行了严厉批评。大家谁都不敢吭声,可三级军士长游中华却站了出来:“考核成绩不好,虽然主要责任在我们,可训练条件不理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提出,基层单位训练、执勤都是同一套装备,由于担心弄坏装备影响执勤,大家训练时难免放不开手脚,游中华还提出了开发模拟训练软件、建设训练用实验机房两条建议。

    话虽刺耳却非常在理,最后机关采纳了他的建议,投入60多万元用于改善训练条件,很快便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事后,该部党委“一班人”认为:许多士官,特别是优秀的高级士官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在许多地方有着过人之处,让他们单纯从事技术工作有些可惜。于是这支部队通过综合考察和相关业务培训,首选了11名优秀高级士官,分别到司令部作训、军务、装备、管理等部门帮助工作。

    “兵参谋”到底行不行?11名士官上任没两天,就解除了大家的顾虑。一次,司令部审核基层上报的训练计划,几个“正印”参谋都觉得很好,可士官参谋、一级军士长汪建国却认为,不少单位夜训时间安排室外课目少室内课目多,对宝贵的夜训时间利用率不高。说起这事,副参谋长王志勇说,“以往考虑到安全因素,夜间很少组织室外课目训练,几次演练都暴露出部队夜间作战能力不强的短板,汪建国的建议非常中肯。”

    无独有偶,作训参谋刘文辉和一级军士长王玉泉到基层检查训练时,某营反映官兵单装单专业训练成绩不错,可每次组织协同训练的效果都不理想。事后,王玉泉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单装训练的基础上开展技能“换手训练”与专业“捆绑式训练”的组训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部队协同训练难题。

    高级士官施放的巨大能量很快便打消了大家的质疑,对他们的称呼也从“兵参谋”改成了“兵高参”。

    “优秀士官走上‘参谋’岗位,等于让我们长了一双‘士兵的眼睛’,使我们抓部队训练的思路更接地气!”部队长范乐辉介绍说,在几个士官“参谋”的影响下,部分机关参谋人员也看到了自身基层经历不足的短板,有的还主动打报告到基层营连去回炉淬火。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