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我学者提出肝癌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唐先武)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关注,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如何预测哪些类型肿瘤患者对于免疫治疗有效,正是该领域的前沿问题。1月14日出版的《癌细胞》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研究团队肿瘤免疫治疗转化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通过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表达水平高低,可以预测肝癌患者对于接受干扰素治疗是否有效。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患者最多的国家,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观察发现,仅有部分肝癌患者对于干扰素疗法有一定效果。为了寻找能够预测干扰素免疫治疗有效性的潜在分子,在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下,曹雪涛与侯晋副教授、博士生周烨及郑媛媛等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樊佳教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周伟平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吕爱莲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长征医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广西肿瘤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联合攻关,筛选了肝癌组织中干扰素效应分子的表达谱,发现了数种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的候选分子。再经过肝癌患者不同临床队列的验证,初步确定了RIG-Ⅰ的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只有RIG-Ⅰ高表达的肝癌患者对于干扰素治疗方有疗效。其机制是因为RIG-Ⅰ可以与干扰素下游效应性信号分子结合,促进其磷酸化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增强了干扰素抗肿瘤效应。该研究还发现男性与女性肝脏中RIG-Ⅰ表达水平有一定差异,这对于解释为什么肝癌患者男性居多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该项发现成果对于建立我国重大疾病防治需求的研究模式及其疾病研究体系、对于医学课题研究将基础探索创新与临床转化应用相结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