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专家联手探索雾霾治理
本报记者 束洪福

    雾霾是由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气体造成的区域性污染现象,与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紧密相关。雾霾的频发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和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持续性雾霾天气还会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 

    2013年12月,全国20省市遭雾霾,京津冀长三角尤其严重,重污染区几近连成片,全国有104城市空气被重度污染,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自有霾预警以来的首个橙色预警。

    多项研究表明,SO2、NOx在大气中的氧化物,是城市大气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灰霾污染来自大气中颗粒物细粒子的消光作用,气象因素是外因,大气污染是内因。不同国家和城市每种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不尽相同,但是,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及技术进步改变了一些类型污染源的比重。城区的机动车正在快速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污染源。交通源在大气二次颗粒物的来源中占绝对优势,而城市交通对污染贡献值达到1/8。交通源引起的大气污染,对公共健康负面影响的严重度堪比交通事故,并随着空气中NOx和VOCS浓度的增加,SO2粒子氧化、成核速率显著提高,加速雾霾天气的形成。

    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是由国际性的多学科专家教授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

    该团队利用移动监测车的分布式综合交通环境数据分析监测平台,深入探索空气污染尤其是大范围雾霾的成因、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和治理途径,并从城市特征、交通状况、气象条件等多个角度探索空气严重污染(雾霾现象)的形成机理,为制定雾霾天气和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建设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空气环境和极端气象灾害(雾霾)的监测、预报预警的物联网体系,利用先进的交通仿真技术,调控交通拥堵和缓解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

    目前,初步研究成果已为有效监测、准确评估、合理预测道路微环境污染水平提供有效途径,为正常日与霾污染日公众出行行为、人体健康预警提供科学建议,对于研究城市交通、典型道路环境、人居环境的动态模拟、交通污染物扩散过程推演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