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为皮革业的未来储备力量
——记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王全杰教授16年的科研推广之路(中)

    □ 本报通讯员 焦红红

    90年代初,王全杰的研究所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快就获得了“科研小虎队”的称号。当时他的团队里除了他自己这个42岁的所长外,其他11个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清一色的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冲着心里的皮革理想聚集在一起,他们6年间完成9项课题,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王全杰一直很重视这些年轻学子,注意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现在在他的研究所,记者发现年轻人的身影也不鲜见。王全杰介绍,这些学生有皮革专业的本科生,也有自己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些学生可是我宝贵的资源,也是别人所没有的,他们一有空就会到实验室来。”王全杰告诉我,“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当天,全校也就是我这里的实验室里是满的,学生们在做实验。后来,我们一块包水饺吃的时候,有家长打电话来问,放假为什么没回家,学生回答,老师这里有好项目,跟着老师做实验呢,我当时听了特别感动。”这是王全杰在教学中的一种理念,他认为,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不仅锻炼了他们,同时也是在为未来的皮革业培养储备力量。

    除了在实验室内搞研究外,王全杰还带着学生们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进入工厂车间,真正地把技术应用到实践中。从2004年开始,每年暑假,王全杰的研究所都会迎来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全国8所院校的皮革专业的学子们。前期他们会跟王全杰一起做实验,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学习,而后,他们要到皮革企业工厂内,真正地体验一把如何制革。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王全杰的全国制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了,来参加的学员都觉得这个学习班很另类,另类之处首先在于“一切免费”,也就是学员们不用交任何费用,还有机会接触到皮革行业泰斗级人物。现在王全杰的另类学习班已经坚持了9年,得到的社会认可和帮助也越来越多。但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期学习班遇到的尴尬,一方面,学生们一听免费学习班都不相信,都以为是骗人的,最终只招到了9个学员;另一方面,当时社会上的质疑声很多,觉得王全杰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出名,是蚍蜉撼树;而且当时也不像现在,没有任何赞助,所有的费用都是王全杰自己掏的。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肯定了王全杰,每期学员的人数在增加,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王全杰介绍,“这是真正不与钱挂钩的学习班,在全国来说也别无二家,学生们到工厂中去,把学到的科技知识、研发的技术带到实践中去,与工人交流,这样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当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吃苦能力和与工人相结合的意识,这也是我办学习班的初衷。” 张晓艳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研二学生,她跟来自其他22名研究生,到海宁蒙努集团待了15天。她告诉记者,这些天跟工人们实实在在地一起干活,参与到制革的各个工段,把学到的理论真正用到实践,感觉真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