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大庆)记者从中科院获悉,该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对造成北京地区不同季节的污染源进行分析,揭示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是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大气化学与物理学》上。
张仁健等人对2009—2010年不同季节在北京城区采集的121对特氟龙和石英膜PM2.5样品进行全组分析,获取了北京四个季节PM2.5的质量浓度、29种元素、9种离子和8个组分有机碳无机碳等化学组分资料,研究了北京城区细颗粒物总体污染水平及季节变化特征。
科学家解析出了北京地区PM2.5的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它们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沙尘对春季气溶胶有重要影响,而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燃煤源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春、秋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高,是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季节变化的体现,同时也与对二次无机气溶胶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光化学过程有关。
专家指出,本研究结果明确给出了北京地区PM2.5来源及其贡献率,同时揭示了区域输送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活动,会带来跨境传输的污染。因此,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