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创新战略目标需要长远未来的视角
金周英

    60多年来,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对科学技术投入了与国力不相称的巨大资源,但是我们的成就与投入的资金、所拥有的人才资源不相配。我们的科学家少有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突破性创造,科研成果还没有使我国摆脱绝大部分产业的核心技术依赖于跨国公司的现状,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没有品牌、没有核心技术、缺乏国际竞争力。

    笔者认为,我们的创新软环境(观念、文化、体制、机制)和创新战略出了问题。支持自主创新,只靠高技术或者增加R&D投入是不够的。我国要想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从根上解决问题。

    破解软环境的几大挑战

    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首先需要转变战略观念。创新战略目标需要长远未来的视角,不能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制定战略;其次,全面调整战略框架结构,创建软硬平衡的发展战略系统。同时,需要建立长远战略管理的长效机制,包括制度和政策评估。

    破解软环境的几大挑战——体制机制方面的全面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政府主导创新的局面。把创新纳入到从上到下政府控制的创新体系中,包括国家资源的分配、投资导向,导致很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将精力集中在搞好与政府甚至与相关官员的关系上,以此“理解”政府的战略意图,进而在政策、项目、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获得更多关照,而不是全力寻找创意,专注于发明、创造和创新。

    ——加强制度创新以改变科研环境。全面探索有利于激励/培养/保护那些发明、创造、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包括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人才制度以及科研立法以洁净科学殿堂等,解决创新的原动力不足。

    ——必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包括社会企业。

    ——需要反省教育体制和改革方向。

    ——开放民企准入,引进民营资本。重视民企的创新力量,给予民企不仅在市场经营中,还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以平等的机会和地位,让民间资本自由地流动和发展,才能激发全民的创新活力。

    ——放宽创业、就业环境,发展小企业。必须从观念、体制和政策上鼓励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打造全社会崇尚发明、创造和创新,自主创业、自主就业以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局面,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正道。

    必须重视未来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来研究热再一次兴起,不仅是各个学科领域,而且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领域都在加紧未来研究。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未来研究扩展到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等宏观层次。

    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各国都在研究中国,研究中国的未来。相形之下,我们在未来研究方面差距惊人,形势也逼人。尽管科学决策讲了几十年,可我们仍有一些重大决策不能站在坚实的长远未来研究基础上,因而经常出现失误。

    而目前的倾向是,少研究未来,不研究失败学,热衷于研究古代,研究国外的,或者热心研究未来学的方法论(没有风险)。一个不关心未来的民族,怎么能够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国要全面复兴必须重视未来研究。

    创新的文化氛围需进一步营造

    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除了观念、战略、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外,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创新需要的是多元化、开放、自由、求新、崇尚变革、包容、合作、整合的文化氛围。

    目前的问题是:缺乏标新立异、共享、合作创新的文化;从社会风气上看,拜金主义盛行,道德底线下滑,知识得不到尊重;最应该清醒的学界,学风浮躁、腐败,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崇商风气侵蚀着学界,很多学者稍有成果就瞄准仕途,争当明星学者;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忙于养生,享受奢侈生活,竟创造了境外消费奢侈品世界第一的纪录,甚至忙于家属亲戚移民国外;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共同为考高分而忙碌……我们稍微有点钱不过20多年,竟“营造”了这种社会氛围,怎能支撑创新型国家?

    我们需要冷静反思,扬弃传统文化;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让精英们充满独立思考、胸怀全局、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整个社会充满崇尚创新、鼓励探索的氛围,积极弘扬敢于冒险、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提倡未来教育、创新教育,让自强不息成为中国的精神。

    帮助企业走出创新之困境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首先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以国有企业为例,其运行机制,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成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战略管理的根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障碍。

    其次,我国许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上依赖于跨国公司。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理论支撑,才能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还需改变思路,扩大创新的空间;加强企业的软环境建设;必须兼顾技术创新和技术制度的创新。

    走向自主创新之路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

    创新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我们可以从多种视角识别创造附加价值的过程和手段,比如创新途径和对象、竞争力来源、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的空间、国家软硬实力的形成、创新管理等,而每种过程和手段都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系统。

    然而,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最关键的系统是本文所强调的以观念的转变、以长远未来研究作为基础,以及正确的战略导向、软硬保障系统、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帮助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走出自主创新之困境的各种措施等所形成的创新体系。实施系统解决方案的难题是各领域、各部门的协调和跨学科合作,实质是突破各利益集团的有意抵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