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 |
文·本报记者 姜晨怡 王 怡
■ 我在联合国
联合国怎样撰写报告?秦大河介绍了这份万众瞩目、其实又异常辛苦的工作。
距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上一份报告,已经5年时间了。秦大河介绍,在第五次报告形成期间还有4次主要作者会议。第一次主要作者会议是在中国的昆明召开的。我们的稿件要有两次审稿。第一次要发给全世界相关的专家。第二次要发各国政府,由各国政府邀请专家进行讨论。
期间我们一共收到了54677条意见。这些意见来自于1089位我们之外的专家。就意味着我们1000位专家左右的工作,还有将近1100多专家给我们提了意见,即2000多人科研队伍。而我们259名专家要对所有五万多条意见逐条书面汇报,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根据IPCC全体一致的原则,在9月27日凌晨5点钟我们结束报告讨论,7点钟就开36次全会,很多科学家既没吃饭也没洗澡,样子都很狼狈,大家就回去洗个澡换个衣服,10点钟就召开新闻发布会,紧跟着各国记者采访持续到下午3、4点钟。
秦大河介绍,减缓气候变化更多的是和气候变化公约有密切的关系。而我们的科学结论为气候变化的政治谈判公约提供了科学依据,确实帮助减缓了气候变化。
在国际上很少能遇到一个报告是向全世界征求意见的,并且还是两轮,一共是55000多条意见报告。27页的SPM,是14000多条意见,加起来是近7万条意见。IPCC就要求我们作者始终代表科学,在这里没有国籍的分别,大家都是科学家,要坚持科学精神。
提到专家多寡是否会影响报告的客观性,秦大河认为 IPCC的科学家们使用的资料是世界上最多的。我们征求意见同时还广泛搜集意见,因此民主程度也是最高的。所有第一次参加的人都很有感触。科学的民主,科学决策的客观,IPCC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写作队伍就有259人,加上贡献者将近1000人,还有1100人提意见,在这么个小小的决策里2000人都是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已经是很庞大的组成。
第五次评估报告我们更加民主,专门建立一个IPCC的门户网站,无论你是不是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只要你把你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输进去,你就可以查看全文,阅读完全文之后你可以写意见。这5万多条意见很多就是这样来的。IPCC的评估报告是对全世界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