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中国科学家怎样参与国际环境研究

    主持人:本报记者 姜晨怡 王 怡

    嘉 宾: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

    每当提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时,我们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代表着世界科研最高水平的环境研究,是否有中国人的声音?我们的科学家如何能够参与到这些国际热点科研问题的讨论中,并发出自己响亮的声音?这些报告和科研成果是如何的?

    最近,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因在环境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13年度沃尔沃环境奖。秦大河是第一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这是一个创立于1988年的奖项,是全球实践环境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励,被誉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诺贝尔奖”,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环境科学年度奖项之一。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访问了秦大河院士,请他带我们走进神秘的联合国科研环境,讲述中国科学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历史上中国科学家参加最多的一次”

    科技日报:您怎样看待IPCC第五次工作报告的专家组是如何组成的?在IPCC的报告中,中国科学家都发挥哪些作用?

    秦大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经过将近5年的时间,在259位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天四夜与联合国组织的180个政府答辩,针对报告逐行进行讨论,在今年9月27号通过了联合国组织各国政府代表团的答辩。同时还批准通过附带的SPM(《决策者摘要》)。

    报告由来自30余个国家、259位气候系统科学领域的专家和编审共同编写。我本人和我的同事托马斯·斯托克教授担任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第一工作组一共有18名中国科学家参加,他们分别来自于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单位。这是IPCC历史上第一工作组中国科学家参加最多的一次,而且他们都是中青年科学家,只有我是例外。这也是中国作者发表文献最多的一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中,第三次评估报告中,中国文章的引用率3000文章中只占1.2%,第四次占1.3%,这次达到4%,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充分说明中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领域里面的进步也得益于IPCC 的工作。

    “中国科学家呈现年轻化”

    科技日报:我国科学家一直希望在国际科研领域有自己的位置,特别是这种联合国的科研活动、报告等等。在这些领域我国科学家的参与情况是怎样的?他们的工作与国际科研人员相比,有什么特点?

    秦大河:谈到中国作者,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些年中国工作者的发展。在第一、第二、第三次评估报告中,第一工作组的中国作者很少,主要集中在国家气象局或者是气象界。但是气候变化不是气象大气圈一家的事情,当今的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变化,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冰雪圈、陆地表面。显然,在水、海洋、陆地水领域以及冰雪圈中国作者参与不多。因此在第五次评估报告国内遴选作者时,中国气象局以开放姿态遴选了全中国18名主要作者参加。

    在第一、第二次评估报告时只有3、5个中国作者参与。第四次评估报告增加到8人。第五次评估报告提高到了18人。在第一工作组里面这一次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兵团。而且整个报告的14个章节全部都有中国科学家的参与。这改变了以前我们一些知识面不全的处境。

    科技日报:这些科研工作者来自哪些院校或科研机构?这些机会对他们的成长成熟有怎样的作用?

    秦大河:我国专家来自于五湖四海,有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也有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所,还有中国气象局、海洋局、环保局等部门。可以说全中国的气候系统的青年科学家都在这里面,而且他们年龄都偏低,几乎都是50岁以下,以40岁左右的青年科学家为主。通过这五六年的锻炼,他们在学术上都日渐成熟。据我所知,他们有人现在已经承担了国家气候变化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或者是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这反映了在气候变化科学领域里面经过历练的青年人成长得很快。

    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还有距离,所以还要继续努力,还要继续得到国家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第五次报告一、二、三工作组中国一共有86位专家,这是五次报告中最多的一次。最初应征时全国有500多名科学家报名,最后进入工作组的一共是86人,这反映了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进步。

    “确保地理平衡也保证了政治、性别平衡”

    科技日报:联合国的这类科研活动,在遴选科学家的时候是否有参考标准?

    秦大河:除了科研成绩外,政治因素也是要考虑的。比如说联合国这个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作者的遴选它有几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各国政府推荐的科学家。气候变化组织不是一个行政单位,因此要求科学家必须在气候变化学科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只有发表过学术论文,在学科中有一定的认可度才会被考虑。

    第二个节点是政府推荐只是初筛,这个组织自由有一个工作组主席团,要进行下一步遴选。专家遴选是根据科学家的科研水平进行评估。在此,另一个节点是保持地理平衡。因为需要的科学水平比较超前,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占上风的,所以我们有一个规矩很明确,要保持地理平衡。实际上地理平衡就是政治平衡,必须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就是指前苏联的那些卫星国,它们是从1991年解体之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国家。因此IPCC第一工作组的两位联合主席,一位是瑞士伯尔尼大学物理系的托马斯教授,一位就是我。我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

    除了保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地理平衡,在遴选中我们还要尽可能多地照顾到女性科学家。在第一工作组遴选工作中,最初的候选科学家有977名,涉及了63个国家。我们最后选择了259位作者的审稿人,涉及的国家是39个国家,这其中包括经济转型国家3个。

    另外我们还有600名贡献者。除了259名作者之外,作者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参与。假设你不是作者,但你要协助提供很多第一手的科研资料和科研成果,我们就称作贡献者。因此第一工作的报告大约有1000多人参与其中。这是一个国际科学家的组织,代表了全世界主流科学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意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