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便捷。同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健康、环保节能等问题也有望通过科技手段一一解决。在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中,观众体验到了高科技带来的生活变革。
空气质量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明远及其团队带来了可以让甲醛浓度“尽在掌握”的蓝牙探测仪,其价格相对低廉又携带方便,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进行准确测量。上海理工大学的陈剑波教授现场为记者展示了一款空气净化器,这款空气净化器引进国际公认的最好的PM2.5尘粒过滤材料——HEPA净化技术过滤颗粒污染物,与静电集尘技术会附带产生臭氧相比,不会产生二次空气污染。近年来,肿瘤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号疾病。如何应对风险极大的颅脑肿瘤手术和高昂的药物治疗费用呢?复旦大学数学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志坚教授及其课题组将神经导航系统“移植”到IPAD上,随着IPAD在患者不同身体部位上方的移动,屏幕上也会随之产生出相应的图像,引导医生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手术。上海交大曹成喜教授科研团队带来的“魔力筛”不仅能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离,还广泛用于多肽、蛋白质、DNA、药物、细胞、细胞器和蛋白复合体等生化物质的分离制备,有望使白细胞介素等抗肿瘤天价生化药物大幅降低“身价”。
高科技不仅能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更能为生活增添意想不到的惊喜。上海交大研发了紫外光/臭氧真空型设备,能使石墨烯改性,应用于柔性显示屏,可折叠的电视、电脑和手机在未来将成为现实。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NFC产品解决方案,不仅具备交通卡这样的非接触IC卡的功能,还具有银行卡功能,可以在全国130万台闪付POS机上实现小额支付。东华大学推出的“车用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阻燃、防污、透气、色牢度、耐日晒、防静电、防倒毛,适用于高铁、动车、磁悬浮及家用轿车。同济大学建成智慧城市交通监测管理服务平台,汇集城市车载GPS、固定检测器、监控视频等采集到的实时路况信息,以及事故、施工、交通管制、气候、大型活动等综合信息,让百姓开车出行更顺畅、更舒心。
记者在高校展区看到,“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主题。由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带来的“光催化”项目令人耳目一新。它能够将氧化钛的超细粒子在室内进行喷雾,使其被覆于室内表面,在光照射的瞬间,强效分解各类异味、杂菌和有机物。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制的燃料电池能使电动汽车最大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如果把这类燃料电池应用在手机上,手机一次充满电将可使用近2个月。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将城市生活垃圾灰进行水热固化,转变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未来将可用于公园地面以及河道堤坝。
热闹而有看点的工博会高校展区是一个宽广的平台,让高校的创造发明走出坚固的象牙塔,走向市场,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贴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