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14日电 (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14日说,经过近6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9千平方公里,首次实现石漠化面积由持续增加向净减少的重大转变。
杜鹰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我国生态建设领域具有标志性的大事。过去,人们认为石漠化是治理不了的生态癌症。6年来我国石漠化治理初步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表明石漠化是可防可治的,更加坚定了我们治理石漠化的信心。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我国生态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涉及长江、珠江流域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广东等8个省份451个县,2.2亿人口。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我国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为保护长江、珠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加大我国岩溶地区扶贫力度,我国自2008年以来,先后在300个县启动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和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投入77亿元专项资金,并整合退耕还林等多项强农惠农资金数百亿元。
在总结各地的做法时,杜鹰说,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采取恢复植被、种草养畜、坡改梯(田)、建沼气池、移民搬迁、发展后续产业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他说,去年与2007年对比,规划区451个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四川省泸州市参加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第四次省部联席会暨现场会的专家称,目前全国仍有石漠化面积12万平方公里,我国石漠化治理工程区生态状况开始转向良性发展态势,但局部地区仍在恶化,治理任务十分繁重。石漠化地区多是老、少、边、穷地区,人口压力大,贫困面广,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陡坡耕种、过樵过牧等问题的解决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杜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力争如期完成《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规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并争取在2015年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扩大到451个县,“实现全覆盖”。
会议同时要求,加大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研究提高营造林中央补助标准,督促地方落实配套资金;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对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等政策,将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重点工作抓好;严格资金管理,做好工程建设的核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