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七年销售收入激增上百倍
——贵州航宇公司从工程中心到高成长企业的嬗变奥秘

    □ 本报记者 刘志强

    起步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注册资金仅仅160万元,短短7年时间,贵州航宇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7000万元,在贵阳高新区拥有占地近50亩的现代化厂房和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的先进装备,资产达4.8亿元。从一个行业的工程技术中心,嬗变为一个年销售收入以30%—50%增幅快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奥秘何在?

    转换体制机制 直面市场求发展

    贵州航宇从事锻(环)件近净成形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该技术包括近净形铸造成形、精确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精密热处理改性、表面改性、高精度模具等专业领域,并且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以及各项新技术成果的综合集成技术。

    贵州航宇公司副总刘朝辉介绍,2005年7月,省科技厅发挥军工人才技术优势,布局建设了“贵州省先进锻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该工程中心7年发展历程中,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安排各类科技计划近30个、经费上千万元,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工程中心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工程化能力得到不断支持提升。

    2006年9月,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工程中心孵化衍生为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家专门从事先进锻压技术应用研究与工程化应用的研发型专业化锻造企业。体制和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带来强大活力,极为有效地凝聚和调动了研发团队的创新激情。7年来,凭借工程中心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公司从租赁厂房到自建生产基地,每年的销售收入以30%—50%的速度增长。随着精密数控碾环机等先进项目装备的陆续投产,预计2016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

    注重知识产权 创造占领技术制高点

    10月18日,在贵州航宇宽大的辗环车间,记者看到了去年8月投产的精密数控辗环机项目。该技术装备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亚洲领先水平,不到10人的操控团队,通过室内计算机就可以操作完成整个生产环节。这台精密数控碾环机生产的环状锻件,在各项指标上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对生产原料能实现“吃干榨尽”,几乎实现零浪费,超越传统工艺平均造成80%原料浪费的缺陷。公司花费4000多万元设计购置的这台辗环机生产的环锻压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工业、医疗、工程汽车等行业,今年就为企业贡献了5000万元的产值。

    刘朝辉指着一个刚刚涂完绿色防锈漆,高约一米,直径达两米,厚度最薄的地方也有大约10余厘米的庞大环形件说:“这个‘大家伙’正是向美国GE航空供应的飞机发动机配件。”

    贵州航宇公司与工程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体化运行。公司工程中心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创造,在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下,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关,已拥有39项获授权的专利,其中35项是发明专利。在一系列创新成果支撑下,企业占领了行业领域技术制高点,以精益制造技术为基础,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低成本的产品。

    持续科技创新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他们在业内拥有“五个唯一”:国内航空工业领域唯一具备军品环锻件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民营企业、唯一可以给美国GE航空提供高温合金和钛合金产品的国内企业、唯一研发出大飞机大机匣整体轧制技术的国内企业、唯一研发出大型风电主轴轴承和驱动轴承环锻件的国内企业、国内锻造行业唯一实现了生产过程数字化控制的企业。“这五个唯一,为公司赢得市场客户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刘朝辉说。

    产学研紧密合作掌控行业核心技术

    产学研紧密合作,是贵州航宇强大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公司工程中心先后搭建的新材料应用研究平台和锻(环)件近净成形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宇航材料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张泽院士团队共建了院士工作站。同时,在材料锻造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上,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合作单位,共同进行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精密切削、表面强化等相关课题研究。

    贵州航宇与高校、科研单位的横向合作研发项目每年都有10多项,通过紧密的科技合作实现双赢,而且公司不仅拥有了相关核心制造技术,同时也提高了业内知名度,赢得了更多客户。

    刘朝辉告诉记者,下阶段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在全球民用航空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延长产业链,从环锻件的粗加工发展到精加工,成为世界级的新型零部件供应商,先进锻压技术的领跑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