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王炳交:坚守灯塔的守护人

    □ 青航文

    团岛灯塔矗立在青岛最西南端的团岛岬角上,地处胶州湾咽喉要道,是进出胶州湾的必经之路,该塔集灯光、音响、无线电导航设备于一身,进出胶州湾的船舶都依赖团岛灯塔进行定位导航,其安全助航作用十分重要。一年365天,每当夜幕降临,灯塔上都灯光闪烁,冲破黑暗,为海上船舶点燃一盏指路明灯。王炳交则是团岛灯塔的守护人,而且一干就是30年。

    灯塔就是我的家

    他夜以继日的坚守岗位,保证灯塔工作正常,为航行船舶提供安全保障。在团岛灯塔这个巴掌大的地方,王炳交从一个不懂事的高小毕业生,变成如今受人尊敬的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来到团岛的参观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座百年的灯塔看上去像新的一样,团岛灯塔能旧貌换新颜全靠灯塔工人对它的保养更新。王炳交三十多年如一日,把这座灯塔从地板、 楼梯到各种设备擦的一尘不染,一天两遍,几乎从不中断。灯塔的铜扶手时刻保持着闪闪发光的金黄色,特别是灯笼透镜,百年后依然晶莹剔透,如一尊精美的水晶艺术品。历经风雨的团岛灯塔难免需要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崭新的灯塔,却仍然是原来的面貌。王炳交爱护团岛灯塔的一草一木,把他的真情都融入到了这座灯塔中。他经常说的就是:“灯塔就像是我的家,我就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灯塔。”

    这座拥有百岁高龄的老灯塔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已经集声光无线电等导航设备于一身,是一座具有现代化水准的灯塔。为了让各种设备更好的工作,十几年来,王炳交进行了大小十几项革新改造,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经费,被评为“能工巧匠”,作为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的工人,十分的难能可贵。

    苦中作乐一“诗人”

    王炳交喜欢写东西,被大家称为是一位苦中作乐的“诗人”,他写的打油诗充满了乐观的情怀:“灯塔条件特别差,海雾潮来风浪大。恶劣天气经常化,小咬蚊子更可怕。困难虽然特别大,航标工人全不怕。任凭风吹和雨打,奉献青春和年华。”王炳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航海事业。

    王炳交还是一个热心人,平时,他总是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每当职工家里遇到困难时,他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予以帮助。凡重要的节假日都是他在塔上坚守岗位,而把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让给他人。35年中,他仅仅回家过了一个春节。别人全家团聚的时候,他却年年在第一线,看护着他心爱的灯塔。2010年10月2日9时左右,王炳交在值班时,发现海上有一落水人员,危急之时,立即想方设法营救,王炳交和张骏找来救生圈营救落水者,但因浪大,营救困难。王炳交临危不乱,立即找来附近渔船,和船上人员一起将落水者安全救上岸。而当别人问起他救人时的想法时,他却只是简单的说:“人落水了,当然要救人。”没有豪言壮语,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见义勇为的品格。

    航标人的骄傲

    三十多年的灯塔工作让王炳交早已习惯了灯塔的生活,虽然海边潮湿,让很多人得上了关节炎,而且灯塔的工作单调乏味,但王炳交深爱着这份工作。白天面对的是茫茫大海,晚上是单调的机器声。单调的守塔生活没有让王炳交退缩,反而更让他对守塔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自豪。

    多年来,炳交精神不仅感染教育了青岛处的航标人,也在青岛地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吸引来了许多单位和各界人士到灯塔学习参观,成了航标人的骄傲。

    王炳交作为一名航标工,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他身上,真正体现着以塔为家、默默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灯明标亮、准确助航”是王炳交的不懈追求,多年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灯塔的发光、发讯率年年超过部颁标准,准确无误地引导着来来往往的船舶,为港航货运、港口发展,乃至青岛市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航标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

    三十多年的守塔生活,让王炳交和灯塔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灯塔已经成为他的家,他的世界。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王炳交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于航海保障事业,创造了优异的工作成绩,堪称是新一代航标工人的优秀代表。

    一座百年的灯塔,一位忠诚的守塔人,一起为来往船舶指明了航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