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促进手机产业创新
戴建军

    科技专论

    手机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密集度较高,技术进步较快,促进手机产业创新对于推动我国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从引进国外手机技术开始起步,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六成多。1997年,我国建成第一条手机生产流水线,之后手机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下高速发展。2012年,我国手机产量约11.8亿部,占全球出货量比重超过60%,出口总量达10.1亿部,占全球出口量约八成,出口额约810.2亿美元。我国手机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三大产业集群区,国内企业主要从事手机设计、软件应用开发、配套元器件生产和手机组装,产业上游环节的芯片、操作系统依赖国外企业提供。手机终端市场中,国内已经形成了由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少数大品牌和众多中小手机厂商组成的局面,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由国际品牌手机企业占据。

    我国手机产业在经历成长期后,企业的技术能力逐渐增强,在产业核心技术方面开始取得突破。2009年,我国企业在手机核心的基带芯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技术能力增强的基础上,部分手机企业开始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我国手机产业从最初的加工组装和贴牌,发展到目前已经具备较强的集成创新能力,一些具备技术、资本等优势的领先企业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例如,华为公司在经过多年的代工后,开始推出自己的品牌,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2012年采用自有品牌的手机出货量达到85%。

    我国手机产业从起步发展到今天,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从劳动密集环节逐步向技术密集环节延伸

    在手机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发挥了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从劳动密集环节进入产业链,待资金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早期的手机企业主要是从国外购买手机生产方案,从事加工组装,技术含量较低。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企业开始进入产品外观设计环节,并在手机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开发,技术含量逐渐提高。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进入到手机芯片、操作系统等部分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初步取得一些成果。

    2.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拓展

    国内手机产业从起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针对中低端市场需求开展创新。少数国产手机厂商尝试进入高端市场,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实际上,我国中低端市场需求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手机企业抓住了中低端价位手机市场的空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行业发展初期市场份额的迅速壮大。随着国外手机企业竞争压力的加大,我国手机企业发挥成本优势,进一步挖掘国内低端市场需求,加大对县乡市场的开拓力度,再次取得成功。

    除了国内市场外,我国手机企业还注重开拓国外市场,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开展创新。随着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移动通信市场开始进入繁荣期,为我国手机产业创造了规模巨大的海外市场。我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等新兴通信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大型手机企业如中兴、华为、宇龙酷派等,逐渐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初步取得一定成效。如中兴2011年启动手机高端战略转型,加快品牌建设,2012年智能手机销售收入中高端产品占比为15%;华为于2012年发布了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四核处理器及手机芯片的高端手机;宇龙酷派2012年在美国发布了4G手机,并以自主品牌销售。

    3.产业集群促进行业创新

    随着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形成了手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渠道,形成了完整的手机产业链,为产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众多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了各环节的加工服务费用。同时,集群内聚集了众多业内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产品创新提供了软环境,研发人员的流动也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集群内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创意都会得到快速响应,引发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连锁反应,通过各主体间的分工协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制造、销售新产品。手机生产企业与相关配套企业互为依托,配套企业提供从方案解决到外观设计的“一条龙”服务,使得国产手机企业能够快速推出新产品。

    手机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手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大为增强,但与全球手机产业领先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制约我国手机产业创新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产业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落后。从产业链来看,手机只是一个集成终端,手机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的信息产业基础为其提供支撑。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芯片、软件等信息产业基础研究方面落后,产业化不足。体现在手机产业中,则是手机操作系统、处理芯片和平台软件等核心技术的发展被跨国企业主导。手机操作系统将系统提供商、开发者、设备制造商乃至电信运营商、终端用户等多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成为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大多基于安卓及定制业务进行市场开发,缺乏独立自主的手机操作系统,导致国内手机厂商对国际巨头的依赖。我国依赖进口芯片,在上层进行封装,阻碍了我国企业对基础协议的理解和研发方向的选择。跟随国外手机产业发展的状况导致我国手机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盈利能力不强,难以积累足够的资金投入创新。

    二是产业高端环节竞争面临较高的知识产权壁垒。通信行业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其知识产权特点与其他行业有明显区别。通信行业要求互联互通,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标准化将私有的专利变成了公用的必要专利、基础专利。通信设备技术高度密集,专利高度交叉,许多公司的技术和专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技术特点决定了任何一家通信企业不可能只使用自己的技术来完成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必然会用到其他公司的专利。国际通信巨头已经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并申请了大量核心专利,一些专利已经形成国际通信标准,对后来企业形成了较高的知识产权壁垒。我国通信行业尤其是手机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较大的知识产权差距。即使是手机专利拥有量居前列的中兴、华为,其核心专利占比也较小。因此,在手机市场竞争中,跨国公司往往利用知识产权优势打击我国企业创新。

    三是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不利于手机产业技术创新。我国手机产业目前以应用创新为主,大部分手机产品赢得市场主要依靠外观设计和功能方面的创新。然而,现行《专利法》关于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标准、审查周期和保护程序等方面难以起到保护手机产业创新的作用。从授权标准来说,我国外观设计的授权标准较低,一些简单模仿,甚至照搬非相近种类产品的已有设计,或对已有设计稍作改进、变换等低水平模仿的外观设计,都能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实践中模仿他人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一旦被权利人诉诸法院,侵权嫌疑人可能启动专利权无效宣告程序以拖延时间。由于漫长的专利复审和诉讼程序增加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专利权人往往对于较小的侵权行为采取放任态度,无意中助长了侵权行为。另外,由于手机上市周期比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短,手机更新换代的生命周期往往短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10年的保护期限。因此,对于手机产业来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制度并未充分发挥对手机的保护作用。面对模仿压力,手机生产商只能进一步缩短手机上市周期、降低成本从而获得市场先行的利益,这必然造成手机质量下降和低价竞争等现象。

    另外,随着手机发展到智能机时代,手机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已成为企业重要的创新领域和核心竞争要素。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先后将电子屏幕的图形用户界面、图标等产品界面列入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但我国目前的《专利法》仅对物理产品提供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未将电子屏幕的图形用户界面列入保护范围。因此,智能手机的图形用户界面在国内无法获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者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促进手机产业创新的建议

    手机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高度重视行业的创新发展。企业、政府等方面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手机产业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一是引导企业在专利、标准、研发等方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应对国际竞争。通过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和合作开发,围绕手机产业共同努力,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国内企业须加快建设中国手机专利池、标准联盟等,共同应对在专利、标准方面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跨国公司。在一些国内目前尚未攻克、依赖国外的关键元器件方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共同投入、联合攻关、成果共享,并逐步推动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在行业内的应用。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在检测、信息发布、知识产权等方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加快行业发展。

    二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手机产业创新成果。从外观设计制度来说,许多国家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特点,对于生命周期较短或者容易被模仿的产品,设立了延迟公开制度(例如欧盟)或者秘密外观设计制度(例如日本)。其目的在于使这些产品在上市前既可以获得外观设计保护,又不必公开设计的内容,使得权利人有充分的时间设计产品和准备上市。上述制度设计对于修改和完善我国外观设计制度、保护手机创新成果具有借鉴意义。另外,从降低维权成本、有效制止侵权的角度考虑,还有待缩短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确认的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及时维护手机外观设计权利人的利益。最后,针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将外观设计保护延伸至电子屏幕设计,为我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提供法律保护。

    三是着眼于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集中研发资源实现核心技术突破。通信行业技术进步较快,在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都处于落后地位。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国家大力扶持自主知识产权通信标准并取得成功。目前,3G已经开始应用。一方面应该抓住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机遇,在3G技术应用领域开展创新。我国手机产业在已有技术领域没有优势,但随着产业向智能化、多媒体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借助新技术为突破口,首先在某个或某几个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然后依托国内庞大的市场开发和完善新的应用,并推广到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着眼第四代通信技术发展,力争突破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到了3G手机乃至4G手机之后,手机的软件和关键元器件越来越重要。我国手机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和创新能力,加强对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可能取得突破。因此,应该着眼于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加强对手机产业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争取在4G时代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