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破解“公交优先”要迈几道坎?
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齐中熙 樊 曦

    9月16日是我国首个“公交出行周”启动的第一天。然而,早晨7点多到9点多的早高峰时段,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故障停运,十几万乘客被困路上。加上中秋节前地面本来就拥堵的车流,“公交出行周”就这样“窝心”地在北京拉开了帷幕。

    堵在路上,正好思考。国家倡导的“公交优先”要落到实处,真正惠及于民,还要迈过几道坎?

    头道坎:硬件设施跟不上

    早晨7点20分,在北京西单附近上班的王小姐如往常一样,来到地铁4号线安河桥北站。但突然发生的故障逼着她一路小跑,改乘地面的特4路公交车。谁知,公交车走到圆明园东时也趴了窝。无奈,她只好打车赶到单位。20公里的路程,花了3个小时。

    如王小姐这样经历的人,16日早上北京有很多。4号线的故障造成的是“连锁反应”。其沿线各站台、包括出入站口和附近的公交站,都挤满了焦躁的人群。

    “一条线路故障造成全城拥堵,只能说明我们的公交设施硬件还很脆弱。要让公众有车坐、能出行,这是公交优先的基本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介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设施难以满足需求,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

    “公交硬件设施不过关,致使乘客遭遇地铁或公交车故障而被困,或者长时间等不来车,或者有的地方干脆就没有公交可坐,是我国实现‘公交优先’战略要迈过的第一道坎。”许光建说。

    在大城市里,一些“断头路”或社区“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如北京朝阳区翠城小区,这个当初规划6万人的小区仅设了一处公交站点。

    硬件不够,造成已有的公交设施利用率也不高。资料显示,北京轨道交通利用率不到20%,而总里程与之相近的东京,其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超过80%。

    二道坎:配套服务不到位

    “以前我从来不想买车,今天折腾3个小时后,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买辆车。”谈起早上的遭遇,王小姐说。

    “除了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外,保障‘公交优先’的配套服务也不到位,一些人‘被迫’买车出行,而机动车的迅速增加又加大了路面拥堵,造成恶性循环。这是‘公交优先’要迈过的第二道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

    家住北京海淀的张先生要到北京站附近上班,开私家车比乘坐公交要快一半的时间。最令他无法忍受的是,不论是地铁还是公共汽车,早晚高峰时都拥挤到人贴人的地步。他成为私家车出行的坚定选择者。

    “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措施少、营运效率低、换乘距离远、从地铁换乘公交难等,是导致私家车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交通部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梁晓安说。

    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突破50%,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33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交通出行需求与城市交通压力倍增。

    公共交通的滞后造成我国城市公交分担率低。“全国大部分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约20%,中小城市平均约10%。即使如北京这样的世界大都市,公交分担率只有44%,与国外平均60%的差距较大。”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说。

    三道坎:服务品质待提升

    北京的江先生经常乘坐450路公交车,令他头疼的是,公交车要么不来,要么四五辆扎堆来。

    许光建教授指出,公共交通是大众日常化的交通工具,更需要贴心的服务和良好的秩序。

    “有的公交车开得太野了,扶不稳很容易摔倒。”“一些公交司乘人员态度不怎么样,对乘客呼来喝去的,感觉很不舒服。”“有些车晚上七点半就没车了,可那会要坐车的人还多着呢!”

    在北京某处公交车站,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乘客。他们反映,服务虽然只是软件,但也会对他们选择出行方式造成影响。一想到等车、换乘,以及车上拥挤不堪的环境,他们宁愿选择开车或打车。

    “交通部门现在对1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公交占机动化出行比例等都制定了具体指标。特别是在服务方面,要求从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换乘便利性、出行快捷性、乘坐舒适性四个方面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梁晓安说。

    硬件、配套与服务,这三道坎并非不可逾越。2012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公交的指导意见。

    梁晓安说,通过分析世界各大城市缓解拥堵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优先选择。

    “到2015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年需求总量将达到1100亿人次。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加快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给未来城市发展‘省下一点空间、留下一片蓝天’。”冯正霖说。

    ■新闻背景

    国外城市实施“公交优先”的经验

    巴西:大城市库里蒂巴人均汽车拥有量比特大城市圣保罗还高,但却避开了最严重的交通问题——高峰时间的堵车。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使城市从依赖汽车的危险中解脱出来,这个城市75%的人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1974年开始,干线通道的中间车道专供高速巴士运行;沿中轴线的各车站都安装了40英尺长的玻璃管道,乘客进入管道前先交费,然后像坐地铁列车那样,从宽敞的车门上车,不会出现排队拥挤现象。自1975年以来,该市人口增加一倍多,但交通流量却下降了30%。

    日本:为了确保专线公共汽车畅通,采取了以运行线路多的道路为中心设置公共汽车专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的办法。从1971年开始,日本在神户、大阪、名古屋等市进行专用车道彩色化施工。有关方面在地面用黄色、红褐色或茶色区分,希望形成视觉感来保证专用道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日本逐步使用公共汽车彩色专用车道后,使车道上停车和普通车辆驶入的次数大大减少,提高了高峰时间公共汽车的车速。

    英国:伦敦郊外的希思罗机场是英国最繁忙的航空港,来往的旅客多,该机场与伦敦市区之间的公路拥挤不堪。伦敦交通当局在这条公路上划出“公交专用车道”,还为800多辆公交车辆装上了特殊的设备,驾驶员可以凭着它改变市内57个交通要道口的信号灯,从而使“公交优先”真正落到实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