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北京9月7日电 (记者李大庆)H7N9禽流感病毒有点怪异:它对禽类并不致病,但却会感染人,使人染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它为何能跨宿主(指为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传播?记者今天从中科院获悉,该院高福课题组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相关论文9月5日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据介绍,今年2月暴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重配病毒,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高福率领的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应急攻关团队,着重关注此次流感暴发事件中最早报道的两个毒株:安徽株和上海株,探索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奥秘。
该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施一介绍,安徽株是此次流感暴发事件中的流行毒株,而上海株则只在一个病例中分离得到,两株病毒在一级序列上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研究人员利用固相结合实验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别从病毒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安徽株和上海株的受体结合特性,发现安徽株既能结合禽源受体,又能结合人源受体,而上海株却偏好性地结合禽源受体。这充分解释了安徽株由于获得人源受体的结合能力,使其具备了在人群中普遍流行的可能性。
施一说,目前科学家认为此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具备有限的人际传播能力,研究人员推测由于H7N9病毒仍然具备强结合禽源受体的能力,而人呼吸道上有很多带禽源受体的黏液素束缚住了病毒的扩散,使得H7N9病毒无法有效传播。施一表示,必须密切关注H7N9病毒的变异,做好监测检测工作,因为某些突变病毒一旦丧失强结合禽源受体能力,而继续保留人源受体的结合能力,有可能引发流感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