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围场“吉祥三宝”撑起农民钱袋子

    科技日报讯 (宁利勇 王东岭)近年来,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道坝子乡坚持扶持与服务并举,着力推动肉牛、中药材、食用菌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富民强乡进程,使全乡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肉牛驮起新生活唱响“旺牛曲”。“过去村里人仅靠种几亩承包田生活,家家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现在,村民在政府的引导下,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养牛,实现了农牧互哺双丰收,今年全村养牛户收入将突破300万元。”在该乡查字下村,党支部书记任鸿儒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乡把发展肉牛舍饲圈养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秸秆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的结合点,先后10余次组织村干部、养殖大户到外地学习标准化育肥养殖技术,协调贷款用于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并全力推进肉牛改良、防疫、技术培训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该乡肉牛存栏2890头,养牛收入将达到2300多万元。

    中药材成农民致富“摇钱树”。中药材种植户王瑞说,今年种了4亩药材,一亩药材产值约为4000元至5000元。这样算下来,就可以一次性收入上万元,很划算。

    目前,道坝子乡已发展中草药种植3000亩,参与农户100多户。在种植过程中,该乡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消除了老百姓种植的后顾之忧。

    小蘑菇撑开致富“金伞”。“不瞒你说,咱现在卖蘑菇一天能进1000元呢,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明年咱还要扩大蘑菇生产规模。”在该乡顺下村的食用菌生产大棚区,蘑菇生产户郑建设满脸笑容地说。

    自2008年引进项目、实验培育成功以来,食用菌便以其生产工艺简单易学、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优势赢得了该乡农民的青睐,该乡党委政府及时因势利导,采取乡党委抓专业村、村抓示范户、大户带小户的办法促进产业规模总量不断增大,目前全乡食用菌栽培180万袋,实现产值200多万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