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6日 星期五
一个经济小县的民生智慧
——陕西绥德打造文化惠民“巧实力”记事

    □ 本报记者  史俊斌

    一首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和一首朗朗上口的陕北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让陕北绥德及绥德的品牌男人们驰誉天下。

    在雄浑粗犷,古拙厚重的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县堪称是一块文化的沃土,不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还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五乡”,即“秧歌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和“剪纸之乡”,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五项民间文化艺术桂冠的区县。

    然而,与富集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相比,作为国家贫困县,绥德又是一个经济总量小得可怜的地方。“冰火两重天”间,绥德县究竟如何破题和发展,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呢?

    “一方面,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提供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基本保障,培育群众文化土壤;另一方面还要挖掘、整合资源,在传承和弘扬历史、民俗和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形成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基地,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为民所享,为民之业。”绥德县委书记崔博深有感触地说。

    攻克“硬伤” 文化之乡巧发力

    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拥有36万人口,偌大的县城,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窗口和活动场所,这不能不说是“文化大县”的一块“硬伤”。

    近年来,绥德县的决策者和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软肋,并启动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活动。特别是2009年,绥德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形势做出科学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城、一带、两区、六业、八大民生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11268”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人文绥德、活力绥德、富裕绥德。

    其中“一城”就是建设好一座县城。其基本思路是保护利用老城,提升改造旧城,高端打造新城。在建设过程中,文化广场被确定为旧城改造的示范工程和亮点工程。然而,改造提升没有真金白银寸步难行,面对近乎天文数字的资金缺口,绥德县的决策者们没有被吓倒,他们表现出了少有的气魄和智慧,以经营城市为理念,以盘活存量资产为手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很快找到了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政府通过引导和市场化运作,为广大市民提供了5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这对于一个穷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绥德县政协主席吴亚雄坦言,“这些投资近亿元的公益性设施(包括绥德展览馆、黄土画派展室、老干部活动中心、公共停车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加上文化广场的其他项目,不仅提升了绥德的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重要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而今,徜徉在绥德县城街头,30层高大雄伟的文化广场主楼和附属楼主体工程业已竣工,并成为绥德县城最靓丽的标志性现代建筑。“它的建成必将成为惠及广大群众和子孙后代的一大民生工程、文化工程。”绥德县住建局局长张鹏舒说。

    通盘考虑 统筹兼顾全平衡

    经营城市,盘活闲置和濒死的不良资产,征地、拆迁、补偿,得不得人心,能不能最大程度地顾及到拆迁户的利益,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工作能否顺利有序推进。

    绥德县在文化广场的建设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把群众利益、已改制企业利益、投资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和政府效益纳入一个“大盘子”进行综合评估,统筹考虑,全面平衡。

    “文化广场在征收、拆迁、补偿过程中,能够倾听我们的呼声,顾及我们(已改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所以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拥护,我们对此很满意、很支持。”面对记者采访,原绥德县饮食服务公司李晖等职工的脸上写满了真诚。

    绥德饮食服务公司原经理、改制后的绥德饭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增光对记者说,绥德饮食服务公司始建于1975年,企业主要经营旅馆服务和饮食业。到1993年,企业经营陷入低谷,濒临倒闭和破产。企业停业后,主要靠每年12万元的固定资产租赁收入,给职工发放生活费。2008年,重新组建了股份制企业,并最终实现了重组资产和职工身份双置换的企业改革。2009年4月,县政府决定对位于西山路饮食服务公司的全部固定资产予以征用。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并征得90%以上股东同意,企业资产最终以3380万元成交转让。“职工领取的补偿金和统外补贴,均远高于县里和市里驻绥其他改制企业的补偿标准。因此,大家总体上对企业的改制和拍卖是满意的。”黄增光说。

    那么,投资文化广场项目建设的绥德诚信房地产公司和市民群众,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项目的呢?

    “在开发建设绥德文化广场这一项目上,虽然与公司以前开发建设的其他项目比,是少赚了,但作为绥德土生土长的地方企业,我们能够为这个带有很强公益性质的项目做点牺牲和贡献,是非常值得的。”绥德诚信房地产公司经理白云厚如是说。家住名州镇的市民米先生告诉记者,绥德的地方财政收入捉襟见肘,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如果单靠财政投入为群众建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很不现实。因此,政府通过引导,利用市场机制,既为老百姓修建了文化活动场地,又使改制企业和投资企业各得其所,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记者获悉,按照绥德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绥德县还将综合评价本地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条件、特色价值和市场吸引力,通过经营城市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打造文化软实力和巧实力。目前已规划和正在建设黄土风情园、疏属山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重量级的文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令绥德这座千年古城、文化“五乡”进一步踏上时代的步点,焕发出勃勃生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