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树立创新自信,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
本报邀请业界专家企业家座谈献策

    科技日报北京8月9日电 (记者冷德熙 马爱平)我国是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最长的国家。国家已经批准在40多个城市建设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已经从国产化进入自主化阶段。8月8日,本报在京举办“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与自主创新座谈会”,邀请来自政产学研用领域的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城市轨道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内容。7月2日至6日,本报在重要版面系列刊登专题报道,详细记述了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公司10年来大力推进行业自主创新的历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座谈会上,与会者争相发言,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及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专家们谈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制造和服务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在主要产品领域取得了突破,基本满足了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部分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谈到有关自主创新关键技术设备推广难等问题。

    怎样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宁滨认为,要鼓励和奖励业主和用户使用自主化设备。他对北京地铁建设运营单位表示赞赏,说北京方面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利用首台套政策,为北京交大10年磨一剑研制成功的CBTC信号技术提供建设示范的机会,同时在有关线路上通过招投标,采用大量安全可靠的国产设备,令人钦佩。但他又不无感慨,一些单位至今还有“国货不如洋货好”的观念。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深有同感。他说,他曾听有人说过一句话,印象深刻:在我国,许多重要科技成果鉴定会,实际上就是这个项目的“追悼会”。因为成果没有人使用,无法产业化,即使产业化了,没有用户和市场,只有死掉。

    “应该让用户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来。”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铁城说,“北京地铁建设运营部门和北京交大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如果没有与北京地铁有关部门合作创新,北京交控很难有今天的发展。”

    郭铁城所说的北京交控,近年来CBTC信号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化市场化。北京交控董事长郜春海认为,作为技术创新方也要找找自身的问题。现代技术创新不能小打小闹,不能再搞小作坊,应该在国际化大环境大市场中开展研究创新,要高度重视技术产品的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缺乏安全保障的设备是不会有用户的。

    中国铁科院李和平研究员谈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至今还没有自己的行业标准体系,这应该是眼下行业发展的紧急要务。

    行业标准是重要方面,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环境也是当务之急。从国产化到自主化,从自主化到标准化,从标准化到环境优化。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透露,作为国务院指定的行业主管部门,发改委眼下正在制定有关进一步完善相关环境的政策法规条文。

    施仲衡院士对此寄予厚望。“环境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税收政策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南方城市招标,一种国产设备在与国外公司竞标中落败,原因是因为这种国产设备比国外产品的价格高。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现在国外公司的设备在其本国享受出口退税,在我国享受进口免税,而我国的企业需要交的各种税却是无一能免的,其中包括从国外进口部分设备的零部件也要交进口环节税。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行业健康发展。科技部原党组成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会长吴忠泽建议,鉴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公益性,应该制定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纳入到国家科技计划中的基本建设范畴,加大政府对轨道交通基础性、公益性系统的建设资金和运营维护资金的支持,鼓励和规范民营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管理,发挥好金融市场的融资作用;推动政府资源的有序开放,形成公益服务和市场化的增值服务两方面相结合的交通信息资源的开放机制;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城市交通领域里集中度高、带动性强的一些大型企业建设公共设施实验平台;同时鼓励优秀企业参与和主导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各有各的高招,座谈会讨论得热烈、红火。

    座谈会由科技日报社总编辑陈泉涌主持。参加座谈的还有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铁道协会会长国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任志武,深圳地铁集团副总裁简炼,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唐涛,中国南车株洲时代公司总经理李东林等。他们就如何更好地推进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有关内容,本报将辟专版刊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