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艳华
玉渊杂谭〉〉〉
最近,媒体报道了关于阅读已进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的消息。据悉,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制定全民阅读规划,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建设全民阅读重点工程等。
这条本应喜悦和称道的消息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对之声。有人说,常回家看看立法已经贻笑大方,不看书也违法?既然读书要立法,那吃饭要不要呢?这种看法不免有只看表面,断章取义之嫌。
不才曾经写过几个短文,极力鼓励读书,虽出言宏大,其实无非是自勉。自身的惰性,冗杂的生活,将曾经有读书习惯的我“改造”成了一个不读书之人,短期内并无异感,但时间一长,自觉言谈乏味,下笔窘迫,人亦庸俗。尽管在生活中有所体会,但当我惊讶地发现国人人均读书不足4本时,才明白自己这种情况已经变为大多数国人身上的常态。我们整个国家的人正在远离书籍,或被生活的数座大山压倒,或被浮沫一样的消费文化掳掠。
声名赫赫、拥有无限好奇心的企业家马云先生就曾公然说道:“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这种庸俗的成功观为整个社会不读书的人完成了代言。所以马云去“大师”处探索宇宙奥秘也就不必惊奇了。
少数人的劝诫呼吁已难成势,期待人们的自我醒悟也有些耽于幻想。现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寄望国家层面能有所动作。近年来,两会上对此建言声不断就是在表达这种诉求。这次,它真的要来了,这是值得肯定的。以义务教育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为例,法律干预私权并非没有先例,国家立法促进读书在国外也同样不乏先例。
另一方面,法律有强制性的,也有指导性的。观察这个阅读促进条例会发现,其中更多的是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强调政府的投入、组织和服务,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借此条例,拥有更多的图书馆,而书架上,也可能不再会摆满了成功学、宫斗、网游文学等等只能让人精神低下的垃圾书。
自从互联网普及后,我们就诞生了一种名叫“网民”的新物种,其中有不少在野高人,但也不乏大批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那些对阅读立法大肆进行嘲讽的网民们,是否可以不那么“标题党”,是否可以读完正文内容再下结论?
还有一些人,或许也快速浏览了正文,他们的论调是,要想让人们追求尊贵的精神生活,必须首先解决他们的现实焦虑。这种说法有合理成分。在一个流氓逻辑大于真理,处处投机的社会氛围中,人有时候确实会抛下精神不管,而活在最虚浮的表层。但我想,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读的书太少,获取的知识不够。而且,也正因为此,我们难道不需要用知识来武装自我,以图改变现状?
当然了,寄望于一个立法计划就能很快改变现状,也不现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坚冰融化同样需要持续的热量供应。我们需要做的是,密切关注这个与我们的阅读生活即将产生关系的条例,并能为它的完善做出一点舆论上的努力,比如让它如何更加人性化,更加具有操作性,如何不大而无当却脚不沾地,掉入形式主义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