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魏克举 陈凯
生活风向标
伴着机器的轰隆声,湿漉漉的浒苔被送进大型烘干设备里进一步烘干、粉碎,成为有机肥的生产原料。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位于胶州市的海大生物产业园公司采访看到,公司正忙着将从青岛经过压榨运来的鲜浒苔进行加工处理,变废为宝。截至目前,已处理7万吨浒苔,高峰期日处理3000吨。
据该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赵杰介绍,今年公司共设置了4个脱水打包处理点,对打捞的浒苔进行无害化处理,只需5分钟反复压榨,一块重约3—3.5吨的“浒苔饼”即可包装成形,最高时一天达到1000吨“干货”。
作为青岛市海洋生物资源异样暴发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基地,自2007年浒苔“登陆”青岛以来,在多年的应对实战中,海大生物形成了一套“上岸脱水、打包运输、定点烘干”的处置模式,并专门设计研发了一种应用于浒苔的快速减容脱水打包机。经过快速脱水及打包,使浒苔的含水量降低至60%,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4以下,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运输成本降低60%以上。
“用浒苔为原料做出的海藻肥与用海带为原料的相比,种植作物的产量提高了3%,而且作物的抗病性明显增强。”赵杰介绍。早在2008年,该公司就已开始将浒苔作为主要原料,批量生产海藻颗粒肥。现已成功研制出了浒苔粉状肥、浒苔叶面肥和浒苔颗粒肥等几十个品种,拥有16项专利技术。该公司去年成功地将13万吨浒苔变废为宝,生产出2万吨有机肥料应用于海水养殖,绿色农业等领域,浒苔深加工的产品还可应用于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