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橙澄 杨洪涛
水泥建筑也可以拥有生命的温度。在“林城”贵阳市,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就是一座有生命的建筑,不仅戴着屋顶花园的“草帽”,还披着美丽的绿色“外衣”,这让前来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的各地代表啧啧称奇。
这栋别具一格的建筑于2011年6月竣工,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国际论坛的会址。远远望去,整栋建筑被一层绿茸茸的植物包裹着。走近细瞧,原来外墙被许多小方格填满,每个小方格里都有几株绿植在随风摇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植物叫佛甲草,生命力旺盛,维护方便,兼具良好的景观效果。每个小方格里都安装有针管一般的滴管系统,每分钟只需5滴水,能实现自动养护。整个会议中心的屋顶和墙面绿化面积为1704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1%。
据会议中心施工方中天城投集团机电副总工程师李定文介绍,当初决定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技术,不仅考虑到更好利用建筑用地空间,同时有隔热、保温和绿化美化建筑的效果。
走进会议中心,还能发现不少让人惊讶的环保细节。据了解,整个会议中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但仅安装了两台中央空调,通常情况下需要4、5套的空调。
一个大体积的建筑,能耗如此之低,秘密就在“会呼吸”的幕墙里。为使幕墙能像人的皮肤一样自由呼吸,设计者把玻璃幕墙设计成内外两层,外层由单块玻璃和通风百叶组成,内层是双银玻璃。阳光照射幕墙后,幕墙通道中的空气被加热后会自下而上地流动,带走通道中的热空气,起到降温作用。
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也是生态建筑中的重点之一。除通过室外透水地面最大化收集雨水外,整座建筑产生的生活污水等都通过污废分流排水体系统收集,成为中水水源。而室外的绿化灌溉几乎都使用中水浇灌。
此外,在会议中心的屋顶,还安装了128块太阳能电池板,不但提供了地下车库的照明,还能保障整个建筑的热水供给。
作为低碳城市的先行者,贵阳市借鉴建设会议中心取得的经验,将建筑低碳环保技术应用在会议中心附近的“201大厦”、中天凯悦酒店等建筑,已形成16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群”。按照规划,今后贵阳市还将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房地产开发,进一步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将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其中。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建筑之中,展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整个建筑节能的细节无处不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李定文说。
(新华社贵阳7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