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霞 综合外电
美国《连线》网站7月3日报道,“鼠标之父”和超文本研究的先驱道格·恩格尔巴特于本周二在其位于加州的家中逝世,享年88岁。他的女儿表示,父亲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贡献巨大
恩格尔巴特是计算机界的资深学者,也是早期互联网界的领军人物。除了发明鼠标之外,他的研究小组也是人机交互研究领域的先锋,研发了超文本系统、网络计算机和图形用户界面;他也致力于倡导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全球日益增多的紧急而又复杂的各种问题。他的诸多极富远见的理念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恩格尔巴特团队也在ARPAnet(阿帕网,现代互联网的“前身”)的创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ARPAnet就是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莱纳德·克莱恩洛克实验室与斯坦福大学的恩格尔巴特实验室之间进行。
恩格尔巴特曾被授予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97年获得久负盛名的“Lemelson-MIT 发明奖”并与同年获得“图灵”奖章;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为他颁发了美国科技方面的最高奖“国家科技勋章”。
发明鼠标
《纽约时报》的约翰·马克沃夫写道:1950年12月的某个时刻,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工作的恩格尔巴特预见自己坐在“一台装满了不同符号的大型计算机屏幕”前工作。显然,二战期间曾效力于海军部队的他受到了雷达控制台的启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文凭之后,他在斯坦福研究所(SRI)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从事新式的人机交互和互联网方面的研究。
60年代初,恩格尔巴特在参加一个会议时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便是鼠标的雏型。1964年,他再次对这种装置进行完善并制作出了原型。
这个木盒子状的原型表面只有一个按钮,木盒下面有两个小轮子,分别与电位计相连:一个负责寻找 X 坐标位置;另一个负责 Y 坐标位置。其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使变阻器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在屏幕上指示位置就可以移动。恩格尔巴特很雅致地将这一设备称作“显示系统的X-Y位置指示器”,后来,由于“鼠标”这一名字简洁生动,被一直沿用至今。
1968年12月9日,恩格尔巴特在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学会——IEEE会议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鼠标,这场展示令在场数千名电脑专家惊叹不已,成为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被誉为“展示之母”。
“科学怪人”
在这场演示中,恩格尔巴特不仅让人们得以管窥未来的视频会议;也展示了某些很像现在的“桌面共享”工具(可以让你远程访问别人的计算机)以及“超级链接”(让我们可以便捷地在互联网上从一个网页跳转到另一个网页)工具等新鲜事物。
然而,由于恩格尔巴特的想法太过超前,当时很多人并不太理解其发明创意。SRI的研究员比尔·帕克斯顿曾说,90%的计算机科学家都曾将他看成是“科学怪人”。
但也有人受恩格尔巴特的启发,做出了重大发现,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就是其一。鼠标发明多年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将鼠标应用于奥托(Alto)电脑中,1979年,乔布斯拜访Xerox PARC,看到Alto 的技术备受震撼,意识到使用鼠标交互和图形用户界面的重大意义,将其用于麦金托什机(Macintosh)上,让鼠标得以流行。“面向对象之父”艾伦·凯也是恩格尔巴特的一个“知音”,他发明了面向对象编程环境Small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