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 构筑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
——粤西专业镇中小微创新平台调研启示
林涛
耕砚人的另一片春天

    ■专业镇前沿

    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厅围绕专业镇转型升级,组织专业镇企业、协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等优势,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成效与作用——

    2012年,广东省科技情报所组织粤西调研,对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地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情况实地考察。结果发现,粤西专业镇平台产学研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产学研项目成为专业镇平台建设的重要纽带。粤西产学研合作以项目为纽带,以资金、技术等为基本要素,打造服务特色产业的创新平台,集合高校的科技力量和企业的资金及市场营销等优势进行协同创新,为专业镇平台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首先,产学研项目为平台建设提供研发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粤西60个省级创新平台研究项目96个,获得研发经费(R&D)5643万元,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合同项目129项,合同经费7602万元。其次,产学研项目为平台建设引入技术支持。2011年,粤西产学研合作共建科技机构102家,为24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第三,产学研项目助推平台成果产业化。2011年,成功完成成果转化项目40个,实现项目成果转化直接产值87588万元,撬动数倍甚至数十倍间接经济效益。

    二是产学研合作成为专业镇平台建设的“技术源”。粤西经济和产业水平在全省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入技术和人才,成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源”。调研显示,近年来茂名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服务专业镇发展,带动各级财政投入达3466万元,引导企业新增研发和产业化投入资金达2亿多元;茂名茂南区罗非鱼行业有30多家企业分别与中南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2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云浮通过平台建设,与40多家大学、研究所开展产学研结合,吸引80多个科技特派员进驻专业镇;湛江专业镇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发新产品40多个。

    三是灵活的产学研合作形式成为平台建设的加速器。粤西部分专业镇通过创新驿站、专家会诊、现场解难、技术交流、成果对接等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灵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技术合作、联合申报项目、共建研发机构、引进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强化产学研结合力度。例如,茂名市新坡镇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采用成果对接、技术交流、共建研发机构等形式,成立新坡化工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中心,为企业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和信息服务。阳江市东平镇和广东海洋大学共建海洋捕捞产学研培训基地,以创新驿站、现场解难、技术交流等形式,传播先进的中深海刺钓技术、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和渔船制造技术,扩大应用先进的渔具渔法。

    四是产学研合作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的助推器。粤西专业镇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区域创新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攻克一批制约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主品牌。例如,茂名山阁镇高岭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茂名产学研基地,围绕高岭土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以及高纯度高岭土提取技术研究,先后开发5个高质量的新产品;茂南三高渔业与广东海洋大学围绕罗非鱼制种技术等展开攻关,先后荣获多项省市级技术奖;湛江覃斗专业镇与广东海洋大学围绕珍珠贝提纯复壮、种苗繁育、规模养殖和深加工技术研发,解决了系列关键技术,延伸了珍珠产业链。

    ——做法与经验——

    茂名公馆镇:罗非鱼产业技术联盟推动平台建设

    依靠联盟打造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茂名以公馆镇为发展重点,创立广东省(茂名)罗非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创建罗非鱼协会、公馆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培训中心、茂南区海名威(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罗非鱼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综合服务平台;联盟推动技术革新,产学研共建生产基地。茂南罗非鱼产学研合作,主要通过与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合作,共同推进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罗非鱼饲料基地、茂名伟业罗非鱼良种场等多个专业性生产服务机构的建设;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校企共建技术平台。主要依托茂名绿园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设立罗非鱼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

    通过技术联盟推动,目前茂名公馆镇已成为全国罗非鱼繁殖、养殖的重要基地。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自主研发的奥本奥尼罗非鱼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种苗畅销中国各地及越南、尼泊尔等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成为粤西罗非鱼产业创新的发动机。

    湛江官渡镇:电饭煲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一是企业龙头带动产业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共性技术研发。2011年起,由湛江官渡镇等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湛江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围绕电饭锅智能化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和共性问题,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项目带动研发,以研发促进应用。二是以行业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产学研联合把握行业主导权。依托湛江家用电器工业集团公司产品研究所、鸿智电器、龙华家用电器厂等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全国标准技术委员会电饭锅工作组等机构的合作,推进行业标准化及系列高端平台功能的建设。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辐射广泛的质量检测中心。借助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高校优势,围绕电饭煲质量检验检测服务。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官渡已荣获“中国电饭锅产业基地”、“中国电饭锅之乡”等荣誉称号,依托标准化建设,走上企业强强联合、自主创新的品牌发展之路。官渡镇龙头企业湛江鸿智电器有限公司等,凭着雄厚的实力,竞标获得国家电饭煲行业标准制订主导权,实现了电饭煲国家标准由湛江企业制定,全国性行业标准会议选址湛江的行业领先地位。

    云浮河口街道:石材产学研推动一体化平台建设

    河口街道围绕支柱和特色产业,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一是多方联合,建设石材一体化平台。由政府牵头,联合山东大学、烟台大学,依托云浮市生产力促进会,合力打造云浮石材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广东省新型石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石材机械研发中心等。二是产学研协作,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云浮河口等石材专业镇,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30多家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三是依靠产学研创新联盟,实施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河口镇石材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由产学研合作逐步走向多边合作,从单个产品创新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创新。

    通过石材一体化平台建设,云浮河口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石材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目前,已形成明显的石材产业特色和企业集群优势,成为“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

    阳江东城街道:五金刀剪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建设

    东城街道平台工作重点在于产学研建设产业化基地。一是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化基地。广东阳东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园是第一批广东省、中国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是粤西首个和唯一的省部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二是产业化基地带动科技创新。阳东县东城镇围绕不锈刀剪材料、热处理(淬火)工艺等技术领域,与省工业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阳江研究院建立五金刀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三是依靠产业化基地,提供人才服务。借助五金刀剪产学研创新联盟,聘请专家学者作技术顾问,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通过委托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开展节能与新能源五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系列研究。

    通过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技术服务平台,初步探索出一条专业镇特色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渐形成完善的刀具制造产业链与科技服务链。

    ——启示与建议——

    为发挥产学研合作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借鉴粤西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培育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运作要以合作各方主体的感情为纽带,建立“走亲戚式”的密切互动机制。平台和高校、院所领导应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主题保持有效沟通,形成交流互助长效机制和助推平台建设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促进产学研长期合作。一方面要建立和明确企业、大学、科研人员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包括技术入股、科研人员持股、知识产权归属等;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与大学院所合作风险共担机制,弹性股权结构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新方式。

    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平台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移与转化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估实施办法,定期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测,制定平台奖励实施办法,全面提升平台服务质量。

    四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灵活利用创办经济实体、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技术开发与转让、技术咨询或服务、科技资源共享等产学研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区域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

    (林涛简介:博士,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