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
在“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呼吁
尽快制定增材制造业发展路线图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晶)“要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路线图,明确增材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在6月26日召开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我国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引导增材制造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统计资料显示,增材制造世界排名三大公司——美国3D Systems、Stratasys公司,德国EOS公司,占据了全世界近70%的市场份额。“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总体处于领先水平,已经从快速成型、工艺辅助等间接制造,发展到直接制造,正在形成集装备、材料、软件、服务于一体的增材制造产业链。”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指出,同国外相比,我国在基础理论、增材技术和材料领域、装备的整体性能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专家认为,要在增材制造技术引发的产业及社会变革中不落伍,就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的技术路线图。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提出,在应用方面,要从上世纪80年代的高端原型制造向批量制造转变,要从装备、材料研发渗透到三维打印,汽车、电器产品开发等众多领域。在产业方面,我国要在5年内形成增材制造的产业链,完成主要材料、关键元器件的开发,我国自主基础装备能力达到60%—80%,形成增材制造软件行业,并在不同领域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专项推进+机制创新,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增材制造技术水平。”李培根希望,我国能够设立增材制造科技专项,并通过机制创新吸引社会资源与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他建议,从2013年—2023年,分两期实施增材制造技术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第一期5年,投入40亿—50亿,聚焦在研究产业共性技术,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科研与产业化基地,实施重大工程和行业应用,推动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并通过实现制造技术与重点应用协同推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