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近兰空雷达某旅——这支诞生于炮火硝烟之中,孕育了空军授予“昆仑山上好四站”的英雄部队,深深地感到:比沙漠风暴更顽强的,是官兵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比彤彤烈日更滚烫的,是官兵们投身强军梦的火热激情;比边关明月更动人的,是官兵们科学发展的智慧。
“没想到这不毛之地,竟然是片沙漠绿洲;没想到这信息孤岛,竟然是片成才沃土……”今年3月,一位将军视察该旅时,连用几个“没想到”来表达对部队各项建设成绩的肯定。
老一辈雷达兵在海拔5753米的喀喇昆仑山,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组建3个月即担负战备的奇迹;建旅之初,旅党委一班人即上高原、穿达坂、越冰河、过雪山,来到老一辈雷达兵战斗过的地方,重温先辈们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的艰辛历程,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养分,淬火攻坚克难的英雄基因。
旅长易志勇一上任,不顾高寒缺氧、复杂气象等困扰,亲自率领机动分队再上昆仑,以实战化为背景,在生命禁区开启了一场向生理极限挑战的“战斗”:伴随摩托化行军,一路上,反“敌”空袭、等级转进、战场救护等10多个演练科目轮番上演,最终以瘦掉一圈的代价,研练形成12套新战法。
电磁波密织天网,信息流汹涌澎湃。采访期间,笔者观摩了该旅依托信息系统组织的旅—营—战三级联动作战演练。
旅指挥所内,官兵们端坐计算机前,目光如炬,十指飞键。“目标出现,各雷达站密切监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各项数据信息奔涌传输,在相隔千里的旅指与雷达站间往复交流,多方向、多站点、多系统防空网立体迅速铺开,搜索、跟踪、捕获一气呵成……
走出演练室,旅政委李树金谈起了多年前的一次“滑铁卢”。
那年,旅里千挑万选多名训练尖子,满带激情突训半个多月,信心满满地参加上级比武,结果却铩羽而归。
旅党委多方调研,查找原因,终于在兄弟单位的仿真训练室,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瞧着人家足不出户就能一网练兵,让人羡慕坏了!”李政委回忆说,因为部队地处偏远,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前些年,训练还沿用“一板一本一尺”的老模式,导致部队训练水平四平八稳,裹足不前。
摔个跟头捡个明白。旅党委敏锐感到: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艰苦奋斗光有激情不行,还得靠智慧,我们硬件设施不弱,弱在思维没打开。于是,一系列“组合拳”相继出击——
确立“科学筹划、长远规划、打牢基础、逐步完善”科学思路,制定旅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超前完成“光缆全覆盖、网络到营连、实现信息化”目标;自主研发预警指挥信息系统,推动军事训练网络化,某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胸怀中国梦,投身强军梦。近年来,该旅先后圆满完成中塔联合反恐演习、“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等重大任务的空情保障,情报优质率始终保持100%。
西北望,天苍茫。重温此行采访,笔者不由心生感慨:在矢志强国梦、投身强军梦的征程上,这支英雄部队留下的足迹,竟如此铿锵有力,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