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旨在呼吁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减少食物浪费与损失,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节约食物与保护环境,初看似乎“不相及”,实际却有密切关系。“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产食物不仅需要辛勤劳动,也要消耗水、油料等宝贵资源,同时化肥、农药等还造成污染。因此,对食物的不合理需求和浪费,是对有限资源的无序消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多组数据表明,浪费已成为全球非常普遍的现象,给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所产食物中,大约三成在生产和消费环节损失或遭浪费,损失额大约1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和地区每年浪费大约3亿吨食物,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产食物总和,足够供应全球约8.7亿饥饿人群。欧洲、北美和大洋洲消费者平均每人每年浪费95至115千克食物。相比之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人均浪费6至11千克。仅以中国而言,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从这个意义上看,减少浪费、厉行节约,合理、恰当、高效地利用食物,提倡节约食物,也是从根源上推动可持续发展、爱护环境。
与世界环境日主题不谋而合的是,中国今年也大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把节约的概念贯穿在细节中:政府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从制度上加以规定,推动民众正确消费而不浪费;商家应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作为食物的最终消费主体,消费者采购食物也要避免冲动消费、虚荣消费。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适当消费、拒绝浪费,健康、理性地吃饭,其实是低碳生活、绿色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的潮流,也应当成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