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操秀英
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五周年。
这五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2008年的80多万件和40多万件,增加到2012年的163.3万件和96.1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3.23件。
这五年,我国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申请登记数量累计已达88050件,今年预计将突破10万件;专利质押合同登记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质押金额平均年增长率近70%,累计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
类似数字还可以列举很多。数字背后的故事是,知识产权正成为企业、行业以及地方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破重围的法宝,而知识产权战略为创新活动注入了活力,成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力保障。
企业感慨:“走得越远,知识产权价值越凸显”
从1999年之前的一共188件专利到如今的2000多件,北汽福田的专利增长速度令人咋舌。如果有耐心稍加追问,就会发现专利数量的跨越式增长,折射了北汽福田的战略转变,也成就了其今天的发展。
如今的北汽福田是中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业,鲜有人能记起其过往。1996年,由北汽摩公司等100家法人企业共同发起,正式成立了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后,该公司开始以轻卡为切入口进入商用车领域。
“此前,受行业影响和公司实力所限,有竞争力的技术并不多,公司也没有意识到重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转型后,一些有外企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始自发申请专利,但公司层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北汽福田知识产权部部长李千江告诉记者。
随后,北汽福田在商用车领域迅速发展,并从2004年开始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卡领域,2009年,又进军新能源汽车。同一年,其商用车销量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后,全球销量首次超过戴姆勒。北汽福田制定了宏大的国际化战略。然而,要走向国际,必须和拥有悠久知识产权管理历史的发达国家汽车厂商一样,能娴熟运用知识产权,将其作为市场的敲门砖和“避雷针”。
此时发生的一件事更让领导层看到专利的价值。北汽福田和戴姆勒公司建立重型卡车合资公司时,以专利为主的无形资产出资估值20亿元,另有10亿元的实物出资,外方则以30亿元现金出资,双方各占50%股份。
“以往都是中方出资金、土地,外方靠技术、品牌。”李千江说,此次“超常规”运作让公司开始意识到,要想继续开疆拓土,没有专利保驾护航是不可能的。
于是,2009年,北汽福田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李千江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被引进公司的。在几家大型公司有着丰富知识产权经验的李千江来到北汽福田后,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倍增计划”:加强专利挖掘,3年提交2000件专利申请,并梳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在专利“倍增计划”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北汽福田制定了《知识产权五年发展战略(2011年至2015年)》。“现在,知识产权已成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与公司的研发、市场相配合。”李千江说。
“技术树”是北汽福田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汽车为例,他们会将其分解为底盘、电控等系统,而每个系统又分不同零件。“我们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在哪些点上,然后和技术部门确认自身强项,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李千江说。
北汽福田计划5年后将发明专利比例由目前的25%提高到40%。在海外市场上,他们的专利计划也在稳步推进。李千江说:“虽然申请国际专利花费很高,但公司坚定不移要走下去。走得越远,知识产权价值才越凸显。”
北汽福田不是个例。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专利实施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以获得2011年中国专利金奖的15个专利技术项目为例,至2010年底共实现新增销售额425亿元,新增利润56亿元。
管理作为:以快速授权、快速维权“打败”快速仿冒
如任由仿冒成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灯饰产业可能就不是今天这番繁荣景象。古镇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与批发市场,共有灯饰企业3700多家,其灯饰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达60%,并远销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事件频发成为古镇灯饰业进一步做强的瓶颈。“灯饰科技含量不高,其核心竞争力是款式,企业一般两三个月就会推出新产品。” 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主任周锦添说,但新产品一推出迅速就被仿冒。
“仿冒者随后又采用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让产业陷入恶性循环。”周锦添说。2011年6月16日,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挂牌运行。“中心的两大功能是快速授权和快速维权。”周锦添说。
按常规程序,灯饰外观专利申请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在这期间企业已经被侵权且难以维权,贻误了商机。“中心的快速授权最快10天就能出具外观专利证书,使得企业可以在研发和市场推广时同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最大限度保护了企业利益。”周锦添说。
快速维权则得益于该中心集维权援助、调解执法、司法审判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定位。该中心受理各类知识产权的侵权举报投诉及案件的移送和反馈,然后协助相关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执法工作。“我们会先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功的,由中心以中山市知识产权局名义进行行政调处,或者由中山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进行司法审判。”周锦添说,由于巡回审判庭也介入了此前的调查取证过程,对整个案件非常了解,也更易做出准确判断。
据了解,2012年该中心共立案234宗,同比增长188%,其中成功组织调解222宗,赔偿金额324500元,调解不成移送法院处理12宗,赔偿金额60万元,结案率100%,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2万元。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福建德化县陶瓷市场、江苏省南通家纺行业。这些当地的优势产业都曾受困于抄袭模仿等低水平竞争,同时,又因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走出一片新天地。
高校追求:将科研上的软实力变成市场上的硬实力
在内蒙古,发电产生的脱硫石膏正在使1万亩的盐碱地改造示范田慢慢变成良田。变腐朽为神奇的,正是清华大学“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技术。近年来,清华大学加强了专利筛选与评估工作,去年共筛选出400余件有实施转化前景的专利。该技术正是筛选出的项目之一。
“我们在申请专利时就介入,综合考虑科研团队、技术前景、市场潜力、专利归属等问题,筛选出重点项目,开展深入的专利布局策划和预警分析,全程参与部分专利进入标准或专利池的推进工作。”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作为国内研究水平最高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历来重视知识产权管理。近年来,该校陆续出台或修订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专利工作的若干意见》、《清华大学申请专利及专利基金使用的若干规定》以及《离职、退休人员知识产权管理条例》等。“清华知识产权管理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整体科研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为了增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服务科研活动,以及规避合作过程中的纠纷,我们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王燕说。
目前,清华每年国内专利授权量稳定在1500件左右,2012年清华大学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国际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300件至500件,2012年清华大学专利实力在全球大学中排名15位,成为前20名大学中唯一一所来自美国之外的大学。
采访过程中,王燕一再提到专利质量的提高和专利的布局策划。“科研发展到现阶段,更强调对经济发展真正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应用研究,要从科研上的软实力变成市场上的硬实力,所以我们要在技术走向市场的时候做到‘专利先行’,为日后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她说。
为了提高专利质量和广大师生实施运用专利的能力,清华大学通过讲座等各种形式向科研人员普及专利知识,同时,该校与多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合作,为各团队提供量身定制的知识产权服务。“去年,我们公开招标吸引了十几个合作伙伴,年底,学校还要根据他们的服务质量进行评比和反馈。”
就这样,高水平的科研与强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互相促进,清华的数字电视、生物芯片等一大批技术成功转化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生产力。据了解,该校近两年获得许可和转让的专利数量超过200余件,技术转让合同额超过8000万元,部分专利技术实现技术出口。
(科技日报北京6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