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晔
四月的苏北大地,春光明媚,生机勃发。4月9日大清早,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12级研究生,在校科教兴农办公室主任汤国辉教授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了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胜泉村。
村里的美人指葡萄专业合作社热闹非凡,从周边赶来的农民参加正在这里举行的“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大篷车”活动。
“看!是陶教授!”随着一声呼喊,人群中爆出一阵欢呼,几十位农民围住了一位精神矍铄的学者——南农大园艺学院的陶建敏教授。挤在最前面的是农户于召礼,对他来说,2012年可是个丰收年,亩产葡萄高达5000斤,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的数字,而这一切正是拜陶教授和他的科技团队所赐。
近几年,江浙一带的许多果园,由于陶建敏团队不断推广新品种与避雨大棚栽培新方法,大大减少了病害,每亩葡萄的年产值一般都在万元以上,最高达五六万元,成本一两年就能收回。
对高淳县桠溪镇瑶宕村的葡萄种植户来说,2008年可是个丰收年,亩产五千斤真是想也不敢想的数字。殊不知,就在几年前,瑶宕村四百五十亩土地上的葡萄还是不会结果的。四五年来,种植户周生林可是抓破了脑袋,看着书上写道 “篱架葡萄第二年丰产,第三年高产;棚架葡萄第二年有产,第三年丰产,第四年高产……”他总是皱着眉头,心里在想:这书上写的都是骗人的吗,别说什么丰产高产了,让我们村的葡萄有产怎么都这么难啊!
2008年,陶建敏成为瑶宕村首批科技特派员,他的到来为瑶宕村的葡萄产业带来了希望: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引进了夏黑、美人指和新美人指等葡萄新品种,并建起了全省首个采用避雨连栋大棚模式栽培的有机葡萄园。
周生林还记得,陶建敏来的第一天,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陶建敏刚到村便自顾自地检查起了周生林的葡萄园,摆弄起枝繁叶茂却毫无收获的葡萄藤。
只见他从布包里拿出一把造型奇特的剪子。一剪子下去,许多枝条便纷纷落地。在一旁的周生林忍不住心疼地“哎呀”了一声。
陶建敏看出了周生林的疑惑,他深入浅出地耐心解释道:“葡萄啊,跟人一样,见不着太阳就长不好。你看这枝蔓、新梢、副梢和叶片,组合起来就叫叶幕结构,好的叶幕结构通风透光,光合能力强,光合产物多,浆果才好长。你放任它乱长,你看看,叶子都掉了,叶幕下也看不到光影,这葡萄哪能结得出来。”陶建敏随身携带的剪刀剪掉了周生林葡萄园里多余的枝桠,也剪出了一个大丰收。
陶建敏的这把剪刀非同寻常,是他多年研究的心血。这些年来,陶建敏下乡时,经常亲自动手修剪枝叶,但总觉得店里卖的那些剪子笨重硌手,不适合葡萄的整形修剪。实践中,陶建敏悉心听取各地农户们修枝疏叶的困难,又运用多年来的经验和扎实的农业技术,从改良到革新,最终发明了这把与众不同的“葡萄剪”。
“葡萄剪”一经问世便成了抢手货,陶建敏每次下乡时候带去的“葡萄剪”都被农户以各种理由要了去。于是,只要下乡,他就随身带几把,送给农民。除了轻便实用的葡萄剪,陶建敏还有两样宝贝。一把剪刀、一套课件、一本自己写的书,并称陶建敏的三宝。陶建敏所到之处,无数农户慕名而来索要这三宝。
从瑶宕村回来之后,陶建敏和南京市农林园艺技术推广站的老朋友刘学平便大量考察葡萄避雨栽培及其相关技术,形成了一套集避雨栽培、H型整形和品种选择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南京及其周边葡萄种植的避雨问题。在这本书里,对避雨栽培技术和H型修剪作了详尽的描述,不仅仅有对避雨栽培技术的概述,更针对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资源禀赋量化了设施构建的数据,配以生动的插图,一目了然。陶建敏在书中对避雨栽培中的覆膜技术的覆膜时间、覆膜方法、避雨栽培管理都做了通俗易懂且详尽的阐述。
有了这三宝,即使陶教授不在身边,农民在生产上遇到了困难也能查查书、查查课件,实在弄不懂了便一通电话打给陶建敏,问题总能很快得到解决。
曾有人这样说陶建敏教授,“陶建敏是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2008年,研究避雨栽培的时候,陶建敏便在园里种植了各种葡萄,配以避雨栽培技术,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比对,挑选出了美人指、金手指、维多利亚、醉金香等几个适合连栋避雨栽培和H型整形的葡萄品种,从此以后下乡都是带着品种去,让农户选择葡萄品种时避免了盲目性。“要读陶教授的研究生,可不容易,那是真的要下地的。”陶建敏的一位研究生这样说道。
陶建敏秉承“科技为民,科教兴农”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为农的热情。他的研究生都是兴农研究员,都是农技推广者,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农业技术骨干。陶建敏说,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要跑地头的,只有和生产结合,才会觉得充实,觉得有价值。